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佛教>>佛教教派>>禅宗>>一知半解文集>>初悟《六祖坛经》系列>>修般若行——《坛经专题系列》4

主题:修般若行——《坛经专题系列》4
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9:17:03), 站内信件
修般若行——《坛经专题系列》4

☆☆☆个人观点☆☆☆

修般若行解疑

修行是不是要归依?

《坛经》说:“在我国要成为佛教徒就要有归依的仪式,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可以有结缘归依,正信归依的仪式。”
那修行前是不是一定要归依?
《坛经》说:“一般来说最好是有个归依的仪式。但重要的是明白归依的真正内涵。”
“六祖大师当年从五祖得法修行时也是没有行归依仪式的。”
“因机缘的关系才在广州法性寺即今天的光孝寺,由印宗大师为其落发受戒。”—27
“六祖大师更加是传下‘无相三归依戒’。所以只要受‘无相三归依戒’就可以了。”—28


修行前要知道什么?

《坛经》说:“修般若行,当然要明白什么是般若行。”
“知道这法门是六祖所传之顿法,是佛法。是正法是从三世诸佛那里传下来的。”
“不是六祖自创的。”—29
“要受‘无相三归依戒’。”—28
“要发‘四弘誓愿’。”—30
“要忏悔,忏其前愆,悔其后过。”—31
“要行‘自性五分法身香’时时自内薰。”—32

什么是‘无相三归依戒’?

《坛经》说:“即是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即是归依自性三宝。”
“佛就是觉,即是要明心见性,不生邪迷之念,得般若智。”
“法即是正,即是离五欲,依正法,行般若行。”
“僧就是净,即是离一切尘劳爱欲,得清净无为。”
“就是归依自心的正觉——归依自心的正法——归依自心的净土。”
“只有这样才不会迷恋邪法,入魔道,行魔事。”—28

什么是‘四弘誓愿’?

《坛经》说:“简单的说就是修行的四大愿望。”
“一就是要度尽自心中众生的思想,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就改过来。”
“二就是要断尽自心中一切烦恼,有执着就有烦恼,就是要断尽心中的执着。”
“三就是要学尽自心中一切法门,一切正法佛法,都应该学。”
“四就是要成就自心中无上佛道,就是要以成佛成祖为目的,终身不退缩。”
“只要有这四大决心,发这四大愿望,就是有理想有目标的修行。”—30

什么是‘忏悔’?

《坛经》说:“忏悔有很大的作用,可以‘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所以修行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忏悔。”
“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
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
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明知道不好,但就是会重复自己的错误,
做错了又后悔,但就是不改,所以悔其后过,令永不再范这才是重要。”—31

什么是‘自性五分法身香’?

《坛经》说:“就是自性本心在外的表现,可以说是用法身的外在的行为来明心见性。”
“一是戒香,戒就是守戒,就是要不做下面是行为。”
“非、恶、嫉妒、贪嗔、劫害。这五种行为是一定要不得的。”
“二是定香,定是指自心不乱,面对逆境顺境都不动于心。”
“就是泰山崩于前也不动的心态。”
“三是慧香,慧就是智慧,时时反省,照见自性,俗话说的凭良心做事。”
“就是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 敬上念下,矜恤孤贫。”
“四是解脱香,解脱就是无障碍,就是心无挂碍。”
“就是没有为恶之念,也无为善之念。但行为都是善行。”
“五是解脱知见香,就是要有正确的知见,不落空相。不是修成个没有思想的石头。”
“就是要广学多闻,达诸佛理,和光接物。—32

《坛经》说:“这‘无相三归依戒’‘四弘誓愿’‘忏悔’‘自性五分法身香’可以说是六祖大师为我们传下的很是有实践意义的法子。”
“这为初修者指出最是基本的路子。”
“所以六祖要求我们要时时用这五点‘香’各自内薰,不要再外求什么法了。”

好了,本《修般若行专题》已经是谈完了,很是感谢《坛经》为我们指明道路。
口说无用,让我们抬脚就走。


(完)



27、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
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28、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
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

  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
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
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
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
名众中尊。

29、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

30、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
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
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

31、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令得三业清净。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
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
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
悉皆忏悔,愿一时消灭,永不复起。善知识,以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
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
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
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
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32、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众胡跪。  
   师曰: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
          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
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薰,莫向外觅。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