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ww_lxf(柳絮飞)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9-27 08:30:57), 站内信件
|
李兄给我的第一印象,像是一个刻板的学究,不想一段时间下来,却发觉他不但博学,而且还是一个很风趣的人。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明明是GG的偏要叫妹妹,真正来了位妹妹却又兄呀兄的,呵呵,大智若愚,与那明代近视才子祝枝山可真是有一比呀:)
且说他在《回伊洋妹妹的“真”与“悟”(1)》一贴中,调侃了约一袋烟的功夫,终于回归到了主题:《红楼梦》和《尤利西斯》可比么?
首先,李兄认为仅仅是大学的中文本科的学历还没有资格来比较这两部作品的。这一点我不是很赞同。理论上来讲,没有正式上过学的人,通过自学也是可以成才成家的,比较一下两本名著,有何难哉。另外,尽人皆知的是,大学本科生读研究生,其实就是给导师打工,他们的研究成果被贴上导师的标签后,你说他有资格没资格呢?不过,既然李兄说过“我很害怕出现这样的批评,我实在无法回答这样的质问,所以一直不敢说。”,那我再要在这个问题上缠下去的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暂且就绕过去吧。
在前面,李兄刚刚引用了别人的一段话,并表示非常同意这观点:“……尽管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如果我们能在文化思维上‘打破垄断’,从双方出发,以开放的、平等的、兼容的态度,进行研究,而不是以一种体系的理论原则去套另一种理论体系,是可以进入共相研究的。”到了后面,却又自相矛盾地说出:“...我很欣赏这种“评点”式的文学批评样式,很有特色...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原生的中国小说理论模式不可能完整地构成'比'的基础。”那有什么平等、兼容的态度呀?整个一个抛弃国学,完整引用西学的理论的架势。那么再来看看李兄“拿来主义”从西学中拿过来的又是什么呢?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空间叙事”。天啦!这那是什么“不折不扣的洋老爷的货色”嘛。地地道道的东方艺术,被洋鬼子换了一个名词而已。这令我想起“散点透视”来,其实这种表现手法早在“清明上河图”中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而西人直到文艺复兴的时候才整出这么一套理论来。另外透视学中的精华“近大远小”,我们的祖先也早就总结过了“丈山尺树寸人”,呵呵,老外不过是偷了我们的东西,然后换了一个名词而已。
另外还有,西人小说叙事中的“分叙法”,古人早有“花开一朵,各表一枝”之说。西人小说中的所谓“复调小说”,在<<续金瓶梅>>中早就有尝试。等等。西人的小说理论咱们都有,只不过没有归结为一种统一的符号或名词。所以我们自己反倒不注意,一旦西人用了,我们才觉出好来。
其实国人与西人的审美观点,文化思维的差别很大,要想统一口径,何其难也。抛开我们这些学识低的人不说,就是在再高的层次上去比较《红楼梦》和《尤利西斯》,又能比出什么呢?......
呵呵,太晚了,先说这么多吧,明天又得加班了,惨。
---- 人,要有多善良就有多善良
人,要有多肮脏就有多肮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