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eon22()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09-26 10:03:45), 站内信件
|
相信当世界上第一台MD随身听诞生的时候,它的始创公司——索尼(SONY)也许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MD随身听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顽强的生存下来。但在10年后的今天,MD随身听的成与败已经有目共睹,在日本,MD随身听甚至已经彻底的淘汰了旧式的卡带。说起这款成功的产品背后当然少不了一个起着决定性意义的元素存在,这便是MD所采用的编码系统——ATRAC。
当初正当采用ATRAC编码的音频产品开始普及化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今日几乎无人不晓的MP3(MPEG1 Layer-3)编码格式,因为此格式有着流传性强,获取方便且不具备著作权保护技术等特性,MP3在1997年开始迅速红遍全球,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受欢迎的网上传送音乐的格式。但是因为没有版权保护,唱片业界对MP3有很大的抱怨,当然也不会容许它的存在。然而由于互联网的流行为音乐的传播和分销打开了另一片广阔天空,MP3到目前为止仍是全球使用最多的数字音乐格式。而它缺乏版权保护的弱点成为技术界迟到者介入该市场的缺口,作为全球最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索尼公司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虽然还是把兼容MP3播放的功能加入其产品之中,但另一方面,索尼公司开始大力标榜ATRAC/ATRAC3这一编码技术,并开始布下一系列的产品线企图在产品/技术上将MP3赶尽杀绝,这从最近的各个产品线上的机器(CLIE N7XX系列,NETWORK WALKMAN MS/E系列,MD MZ-N1开始兼容以ATRAC/ATRAC3编码格式的音乐)可窥见一斑。索尼公司如此重推ATRAC/ATRAC3,那么当有一天MP3真的彻底消失,只剩下ATRAC/ATRAC3,索尼公司与整个唱片业界众声欢腾的同时,我们面对的又将是什么呢?
看看我们还剩下什么?有人会说还有微软(Microsoft)的WMA,虽然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的播放器都能播放此类音频编码文件,不过从市场和用户反应及支持产品上看似乎不会对ATRAC构成太大的威胁,至少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挑战能力。而在ATRAC/ATRAC3编码格式上,拥有自己的ATRAC编码芯片技术的厂商并不多,第一代被称为ATRAC 1.0的芯片版本便是由索尼公司首先发布的。到现在为止,索尼公司把大部分与ATRAC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当然,还有一家为大家所熟悉的厂商——夏普公司也有能力自行研发ATRAC芯片,其版本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越了SONY,成为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更有人扬言,夏普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超越索尼成为霸主。但不妨我们回想一下,在整个ATRAC芯片技术竞逐的过程中双方相互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纵使当索尼的ATRAC芯片发展到了4.5版本时夏普已经达到了6.0,而且比索尼更早采用24bit的处理令其音质更优秀。但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在技术的突破(ATRAC编码器、MDLP规范、TYPE-R DSP、NetMD规范)方面,索尼一直都是走在最前面的,可以说创造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相比之下夏普公司扮演的只是紧随其后的配角。而配角是没有办法抗衡主角的。
由于索尼同时扮演着全球最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角色,因此捍卫音乐版权自然而然成为了己任。在支持ATRAC编码的产品线上,索尼凭借专有的Magic Gate专利版权技术更具有绝对性的优势。包含了版权鉴别和加密技术的Magic Gate将确保所保护的内容仅仅在兼容装置和Magic Gate内存棒间传送播放,并且所保护的内容以加密形式记录和传送以防止未经许可而进行的非法复制和播放。这样的设计正好迎合了其它唱片公司的口味,于是众多的唱片公司支持ATRAC技术,投向索尼的怀抱。
试想一下,往后的日子里你身上的随身听是索尼生产的NetMD,而他手上使用的是带有Magic Gate的NETWORK WALKMAN,那么随时随地自由自在的聆听音乐将不再是你和他的选择。因为与对方自由分享喜爱的音乐,从网络下载音乐欣赏都是不允许的。也就是说,当你花钱购买了索尼的产品,还需要另行付费购买ATRAC编码压缩的音乐。而收费标准则是掌握在索尼的手里,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垄断的局面。这一切也许是杞人忧天,我们也但愿只是杞人忧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