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章待编>>遗风易景>>旧版精华>>墨散余香点酥萼——精华新编>>也读《围城》(一)

主题:也读《围城》(一)
发信人: peipeiz()
整理人: jessie(1999-07-05 12:24:57), 站内信件
    终于读过一遍《围城》了,暗自虚怯的心好歹有了个咱群众常指的“说法”
。不为什么,只由于钱老的名声太大,那么作为稍稍沾一点“文学”边的我辈来
说,不读《围城》怎么说也是一种悲哀,再上升一层高度——文学素养不够。在
这种不知唤做虚荣,还是称为心理失衡的“逼迫”下,不得已找来了一本普得不
能再普的普装版《围城》读了起来。
    最初,我似乎压根没有围城的概念,唯一了解的一句话便是“这就是围城,
里面的人想逃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事后读完才知道,原来就连这句也是
错的,实在惭愧,不由别人指着,自己也觉得多少有所不该。至于读这本我现在
认为是经典的文学大手笔的经历,对于我这个“素养”偏低的门槛级人士来说,
似乎就像吃荔枝,分俗法和雅法,前者即“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式,后者
则是从其顶端沿壳上的线剥开,然后再分上,中,下三部分吃,滋味各有千秋。
开始意气风发,一口气读到了方鸿渐淋雨唐晓芙门前那段,觉得情节挺有趣的,
也有种暗暗攒劲的意思——瞎凑热闹,后来也许是渐渐溶进了书中的大环境,真
的是爱不释手了,至于最后,简直就是欲罢不能!人就是这么奇怪,有时自己都
难以理解自己。读罢掩卷,心中颇有感想,想要写点东西抒发一下,可又怕有“
垃圾评论”,亦或拾人牙慧之嫌,一直不敢动手——还是没读懂,自己是否也是
“围城”内外的一类人呢?姑且想说就说吧,笔者拙见,贸然把书中人物分为了
几类,不提。
    (一)方   鸿   渐
     这位留洋回来的半个博士,讨价还价的用一百美元买到了一张德国克莱登大
学的证书,从最初的遮遮掩掩到后来的无奈,从和鲍小姐的缘分“恋爱”到吻了
吻具有成熟美的文纨,再经历了失去唐晓芙的痛苦,最终似乎很是仓促地选择了
没有个性的孙小姐(其实没有个性也是一种个性,此处是相对而言),这条爱情
链一定程度上锁住了方鸿渐。而回家后居于丈人,一个小资本家的屋檐下,在狭
隘的“点金银行”里,他想到了逃避,逃出去。在往三闾大学的途中,这位未曾
受过什么生活艰辛的秀才出身,也不得不努力去适应,去忍受。他人生经历的重
要部分是在三闾大学的那段时光。不精英文的“哲学家”去教末等班的捣蛋学生
;吞下被高校长欺骗的果子,只能当个副教授;还得迎合汪副校长。——痛苦?
磨练?终于不堪此景,要怒不怒,欲言非言地离开了三闾大学,路上高校长信函
的小插曲,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方鸿渐作为当时社会的一类人的共有特质,他们
有知识,有才华,但是又要同时承受来自家庭(父母,兄弟,叔嫂等),爱情,
事业,朋友的多重压力。使之在重重困扰下无奈,彷徨,屈就。他们的内心和外
表是相异的,外表的屈从并不意味内在的苟同,他们的心在倾诉,在呐喊,在咆
哮——冲出去吧,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6.206.4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