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知秋一叶)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2 23:21:11), 站内信件
|
当看到李杜韩兄把《废都》与《红楼梦》的话题放在一起来谈的时候我就想终于有这么一天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说起《废都》其实故事是很多的:因为它的造禁,因为它的历史作用,因为它的出现使贾平凹先生瞬间成为“堕落文人”的代名词,也因为它使我感受到了这逐渐开放的社会那一丝不寻常的动作……
看到李兄在文中表达的:“…我以为这部作品也不象媒体和部分人批得那么一无是处。《废都》展示了一种知识分子的堕落,一个在中国有着千百年辉煌形象的群体,已经变成无根的、多余的、颓废的一群,灵魂深处沆脏丑陋。这是一曲哀曲,它宣布八十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启蒙精神已经消散,死亡了。世界变成了地狱而不是炼狱,炼狱还有一种崇高的主题,把人的杂质在火的苦刑中烧掉的“凤凰涅磐”般的悲剧精神和美感。但是,地狱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废都》展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精神的彻底破灭。知识分子一旦没有这种精神,就是多余的:他既不是社会上最实干的人,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本钱,他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混混儿。”这样的评语应该是言简意赅、卒章见志了。但我想了想觉得不妨可以再挖掘引申一下,也就是说通过表面审视和探讨后面的东西。要审视和思考什么呢——这就是我想写这篇随笔的初衷。
说实在的,我对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并不是很熟悉,只在原先拜读三毛作品时知道他们两人似乎“神交已久”,真正看过的当然就是这个最有影响的《废都》和后来的《我是狼》以及经常充斥报端的关于他作品司空见惯的盗版消息。
我们知道在文化艺术界能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生命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这里我用“较强”的字眼是不为过的。除了我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使我这样认为,更因为观众和读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谁是真艺术谁是伪艺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荡涤最终都会一清二白的。然而现实的生活又经常让我觉得即使我们保持十二分的清醒,也难免要受到欺骗和愚弄。往往这个时候制止愤怒和调整心态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更为重要的是冷静下来进行思考。
(未完待续)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