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9-18 08:27:28), 站内信件
|
在北社逸梦版那边,柳絮飞兄发了一帖关于《红楼梦》与《废都》的帖了。我也说了自己的极为浅陋的一孔之见。现把这段文字转帖过来:
《废都》我读过一遍,糊涂地说几句。我以为这部作品也不象媒体和部分人批得那么一无是处。《废都》展示了一种知识分子的堕落,一个在中国有着千百年辉煌形象的群体,已经变成无根的、多余的、颓废的一群,灵魂深处沆脏丑陋。这是一曲哀曲,它宣布八十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启蒙精神已经消散,死亡了。世界变成了地狱而不是炼狱,炼狱还有一种崇高的主题,把人的杂质在火的苦刑中烧掉的“凤凰涅磐”般的悲剧精神和美感。但是,地狱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废都》展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精神的彻底破灭。知识分子一旦没有这种精神,就是多余的:他既不是社会上最实干的人,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本钱,他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混混儿。
这种哀歌和破落主题,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红楼梦》的主题的继承。只是《红楼梦》说的是一种古老文化的全面衰落,《废都》说的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社会精英的角色的自我败衰,贾平凹没有以清高的梦幻般哀怜的笔墨去写,在手法上《废都》更象《金瓶梅》,但其主题的深刻仍然是可以从其中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刻划的指向中透露出来,它比《金瓶梅》一类的小说要深刻得多。而且,小说的语言还是很有功力的,作者也是“说故事”的高手,其中的编织铺叙,也是名家风范的。
当然,《废都》的艺术高度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也是先知性地描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堕落的悲剧,整个社会在小说是乌烟瘴气,社会的良知与先知角色的一群已经被商品化、掏空了。知识分子良知的泯灭是最可怕的,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防线?从这一点上说,《废都》的确继承了《红楼梦》的批判性。
当然,这是我的一孔之见,无名家大师的支持(起码我暂时不知道是否有评论家持同样的观点),也无深入细致的思考分析,算是信口开河吧。不对的请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