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别样人生>>-=≡身心感受≡=->>身残志坚创业,致富不忘报国

主题:身残志坚创业,致富不忘报国
发信人: baishuyan_01(喜欢恨晚的乖乖)
整理人: benemore(2002-09-16 18:30:03), 站内信件
    陈兴利,是北小营镇后礼务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现在是顺义区民办食用菌技术学校校长。他六岁丧母,十二岁被拖拉机轧伤失去了左臂,十五岁被迫辍学。身体的残疾,生活的艰辛,激发了他与命运抗争,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勇气和信心。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从81年以来,陈兴利开始进行食用菌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了从灭菌、制种到批量生产的全部技术。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尤其是残疾人走出一条致富路,陈兴利在1984年办起了食用菌技术培训班,目前已发展到占地7020平米,集教学、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固定资产达200万,培养学员遍布一万三千多名的食用菌技术学校。陈兴利先后被评为顺义区“八五”残疾人先进个人、“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区第一届政协委员,他的食用菌技术学校被区残联确定为“扶贫助残培训基地”。
    陈兴利说, “人生当自强”。人若没有自尊、自立的意识,丧失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信心,也就无从谈起自强人生与回报社会。人失去了一个臂膀,不管是走路、穿衣,干任何工作都失去了平衡。尤其是象我这样一个只有十五岁就走入社会,又只有小学文化的残疾人,更容易让人看不起。但他下定决心:健全人能做到的,我努力也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陈兴利16岁加入共青团,当过十几年的大队治保主任。在猪场养猪,学会了给鸡、猪看病,把年年亏损的猪场搞得有了盈余;在自留地上搞苗圃,间作大豆、大蒜;学会了骑自行车、组装修理收音机等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拨亮了陈兴利的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广播里听到石家庄微生物研究院举办食用菌培训班的消息,到那里一看,平时被人们做为废物扔掉的锯末,草糠等经过处理,装在瓶瓶罐罐里,竟能长出白花花的蘑菇,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从学习班回来以后,他就在自家院子里搞起实验来,可连续搞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他先后去石家庄七、八次取经求教,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克服了道道难关。他在自家院子里搞了个五十平米的大棚,把菌种引种在阳畦内,一季下来,净收入达到了600多元。 
    陈兴利把自己致富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父老乡亲,决定办一所食用菌技术学校。当初,办学的事一传开,就引起了一阵波动。有的说:连中学都没上过,还想办学校,真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还有的说,这纯粹是出风头,瞎胡闹。就连家里人也不同意。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陈兴利腾出了四间房,和几个朋友借了几百元钱,购置了高压锅,恒温箱等,自己编写教材,办起了全市第一家民办食用菌技校。通过广播、报纸宣传,他的学员从一期几个发展到十几个,以至发展到87年的145个,当年就培训了700多名。为了让学员学懂易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边讲理论,边实践,让学员亲自动手,保证教一个,会一个,回去之后完全可以运作。十几年来,边教学,边研究,把从开始只能培育几种菇发展到冬虫夏草,灵芝等30多种,把室内栽培移到了田间、玉米地、豆角架下、树档里,把袋装出菇发展到平地铺撒,创造了亩收入两万元的记录。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92年承包了村里的十亩土地,建起了新的校舍和实验基地,买了两辆汽车,添置了录相教学设备,编辑出版了完整的教学教材。为照顾有困难的人学技术,我对残疾人一律免费,对下岗职工只收半费,为的就是让他们早日脱困。南彩镇残疾人李国通过培训学习,在五分地上种植蘑菇,半年收入过万元,一下子摘掉了贫困帽子。赵全营镇白庙村郭庆林是个下肢残疾人,可后来双手又受了伤,对生活丧失了信心,陈兴利以自身经历启发激励他树立自强信心,克服困难,手把手地教,还把菌种给他送到家,亲自上门指导,使其仅在四个月内就收入4000元。这几年,陈兴利共为市内外40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减免学费及其它费用十几万元。      


----
 :http://alumnialbum.163.com/25/3/5/72825/1997/547121/pic/NTESbenemore1016455840980.gif
欢迎光临花季雨季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