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章待编>>遗风易景>>旧版精华>>九九年九月佳作推介>>身体与存在和文学

主题:身体与存在和文学
发信人: ypl()
整理人: jessie(1999-09-21 20:41:39), 站内信件
身体·存在·文学
粒子

   人之所以为人,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以身体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存在于社会的某
个位置。没有了这个形式,其他一切再重要的内容也是无法保留的。
作为宇宙的精英,万物的灵长的人,是有形有象的,有生命的血肉之躯。他以灵
肉溶通、形神相合的生命个体形式存在着,来拥抱生活,感悟社会,体验月的阴
晴圆缺,享受人间的悲欢离合,欣赏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趣,获得审美体验。而所
有这一切,都是由于身体的存在。“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
个人的存在”。(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人不仅以是思维的形式,精神的
方式去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认识历史,认识真理,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
创造中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得到确证,而且在许多时候,人往往是以身体的全部感
觉,以存在的方式在客体世界中肯定自己的。如:在旅途中双脚落在异乡的土地
上,不停行走,踏遍青山岁月;在热恋中的情人的双眸里,找到自己身影的刹那
;产科的医生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孩,递到你的手中,告诉你“他是你的”的一刻
;你会以什么方式来体认?你如何捕捉这的感觉,使精神获得愉悦?在这样的时
刻,人对于自己的感觉的肯定,无疑是以身体的存在为依据的,有了身体的存在
,才有了精神的愉悦。如果身体不存在了,精神依附于何处?又何来体验,何来
欣悦?是成为在宇宙间飘荡的游魂,还是变为空气中的粒子? 
不知何时人的身体和精神被强行割裂开来,灵与肉再也不能合二而一。精神一定
高尚清洁,身体必然卑下污浊;精神的追求的崇高的,身体的享乐是低俗的;精
神是善的,身体是恶的。灵与肉的二元对立导致了人格的分裂,并把本来应该是
完美的人性的某一部分推到了极端。有了“苹果”必然失去精神的心理暗示可谓
源远流长,以精神存在泯灭身体的感悟,以精神的毅力拒绝物质的诱惑,以群体
的需要抑制个人的发展,这一切在我们的生活在如幽灵一般,到处游荡,无所不
在。它对于人性的阉割、个性的扼杀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进行的,是一种“集体
无意识”的结果,是非人道的,也是极其残酷的。精神果真能够替代身体的存在
?我始终表示怀疑。我以为:身体的存在是人的精神存在和他的一切创造的前提
,当个人的生命停滞,身体消亡的时候,他的一切就停止了,灵魂随着呼吸的停
止而离归别恨天,精神运动也戛然而止,失去了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后来者想到他的时候,也只能从他的遗产、遗著中找
寻他身体存在时的的精神话语和价值,并加之以自己的理解来继承、发展,而他
本人则再也不可能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精神的再现和发展了。我们现在阅读的李白
的诗,苏轼的词,曹雪芹的小说,鲁迅的散文,不都是他们身体和生命存在时的
遗留吗?
回首以往,我们一直要求把精神置于身体之上,把群体置于个人之上,把家国置
于生命之上。“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作为根深蒂固的传统在许多人心
中深深扎根,对身体的鄙夷,对生命的藐视由来已久。所以直到现在,有些人一
看到有人崇尚身体,张扬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就如同忧天的杞人,惶惶
不安。看到文学艺术作品推崇生命的、身体的感悟,就如芒在背。说到底,其实
就是非人道的“精神”传统长期浸润导致的异化——对于肉体和精神的感觉的异
化——使本来丰富、完整的人性异化为单纯的、直接的、片面的人性,把人的全
面存在异化为平面存在。把文学艺术的全方位实践,不是异化为“镜子”、教化
工具,就是异化为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供大多数人茶余饭后消遣的一次性娱乐,
或者饥不择食时的文化快餐。这该是令人何等的悲哀和苍凉。
文学艺术是创作,本来就是强调个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即个性化区别,也就是说
,应该使创作或者说写作真正回到美学的意义上来,而不是文学艺术本身以外的
承载。海德格尔指出:“有时的本质就应该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无论是理想主义的,还是身体意义的;个人的,还是大众的;晓畅的,还是朦
胧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其美的理念。若不然,就不能理解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和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福克纳的《喧哗
与骚动》、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和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等等作
品会在世界许多地方流传。你不能因为自己觉得陌生,读不懂;或者不喜欢,就
感到不平,就对他“愤愤然”,就以为他轻飘、浮躁而心存贬义,就以其他的文
学现象或作品来指责他们的东西少,并且不为大多数人了解。本来创造常常就是
少数,“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现象。如果大家的文学
创作都成为“克隆”技术下的产品,成为“机械复制时代”思想趋同,阅读趋同
的产物,才是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
任何一种文学创作,都有其审美的理念和追求,都以作家个体的存在为唯一可能
,都是文学世界里的一元,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理由。只有到了这样的氛围中,
文学艺术才可能真正繁荣,才是真正的百花盛开,创作、阅读和批评才可能真实
的和正常的。

                                         1999.9.18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32.19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