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9:17:03), 站内信件
|
但识众生——初悟《六祖坛经》(87)
☆☆☆个人意见☆☆☆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法海和尚也为后世的众生求法。这点很是善心。
法海问六祖有什么教法留下,令后世的众生得见佛性,明心见性?
可以说这是六祖为后世的开示。所以应该多多体悟。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
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
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
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
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
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
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
本心,自成佛道。]
六祖说:你们可听好了,后世的众生,要是可以识得众生,即是见了佛性。要是
不识众生,万劫这么长的时间去寻觅佛法也是难遇见的。
所谓识得众生即是识自心众生,要见的是自心佛性。所以说要见佛性,即见众生。
要知道六祖说的即是广度众生,是要令众生成佛。另外一点是不求身外佛,但见自性佛。
为什么六祖要为后世众生留下这样的法门,这里也说出了个后世众生的特点:
是为众生迷佛,不是佛迷众生。
可以说是我们不识佛性,就算是见着“面”了也不知道那就是佛。是因为我们的眼睛
被自己的“邪恶”迷惑了。
不是佛法“指东打西”来迷糊我们,也是不佛法应用“迷信”令我们不见自心。
可以说六祖让我们见的即是我们的自心。不被“邪恶”迷惑的真我的内心世界。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就是说要是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不要生怀疑。
要知道身外无一物不是应本心而建立的。就是说本心生万种法。
所以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六祖说了这么多就是要我们明白“自性真佛”的理。
为我们这么后世众生留下的即是这“自性真佛偈”。
[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待续……)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释()解()文过多,不再随文贴出,想参考者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看同标题的文章。【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