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ira_zms(裘緹婼雅·鶴兒)
整理人: supraboyqd(2002-09-09 22:12:23), 站内信件
|
话说天上花期已过,众花仙闲来无事,结伴出游。桃花仙觉得无趣,不肯同行,独自留在了百花园中。这日,桃花仙百无聊赖,来到送子娘娘府上。闲谈之间,桃花仙玩笑道:“这凡间之人多是求子,可也有求女的?”“亏你一问,竟真有此奇人。”“哦,说来听听。”桃花仙一听来了兴趣。“此人是江南南镇的一位员外,姓王,有家财万贯,却是个难得的大善人。他每天都虔诚祷告希望能得一聪明可爱的女儿。”“既是这样的好人,为何不让他得偿所愿?”“我也想让他得偿所愿,可惜他命里只有两个儿子,并没有女儿。我到哪去给他弄个活生生的女儿来。”“我去做他的女儿,”桃花仙突发奇想:“反正无事可做,我也正想去凡间看看。”送子娘娘经不住桃花仙百般哀求,更动了恻隐之心,终于答应让桃花仙下凡去走一走。
江南 南镇
王员外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原来今天王员外为他的千金摆满月酒。道贺的人络绎不绝,王员外更是高兴得和不拢嘴。将近中午时分,客人差不多都来齐了。王员外正准备吩咐管家开席,却见门前颤颤微微走来一位老和尚。只见这老和尚一身袈裟破烂不堪,脚上的鞋子也破了几个大洞。他来到王员外前,双掌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恭喜施主喜得千金。”“同喜,同喜。这位大师若不嫌弃,敝府为大师准备了斋饭。”“斋饭就不必了,不知施主可否让老衲一睹小姐芳容。”“小女荣幸,得大师惦记,正求之不得,岂有不可之理。”王员外见这老和尚虽衣着寒酸,却自有一股脱俗之气,定非等闲之辈。
王员外遂将老和尚引入后花园中。管家早差人抱了小姐在此等候。老和尚径直走上前,小心捻起孩子脸上的薄巾。仔细端详了好一阵,老和尚问道:“施主,小姐出生之时可是桃花齐放,艳丽无比。”王员外闻言惊诧不已,一迭声的高叫:“哎呀,大师真乃神人,小女出生之时正是如此,不但我府内,方圆十里的桃花一夜之间也尽皆开放。”老和尚抬头自言自语道:“是了,应该是她没错了。”没等王员外答话,老和尚又道:“施主此女非等闲之人,本可一生福禄无忧,但命中有一克星,为害无穷。”王员外爱女心切,闻言大惊失色道:“什么克星,可有妙法避之”“要避此克星只有一法,让小姐一生不见桃花。”“这是为何,看小女出生之时的景象,似与那桃花有不解之缘,大师却让她终生不可再见桃花。”老和尚高念佛号,说道“施主莫要多问,照着老衲的话做,定保小姐一生无忧。”说罢,转身离去,健步如飞,转瞬不见踪影。
王员外虽将信将疑,却不敢掉以轻心,当即下令拔除府内所有桃树。并从北方运来鲜桃低价出售。南镇桃本不如北方桃甜而多汁,再经不住低价竞争,不到两年南镇已无人再种桃树。最出乎意料的是,王员外当初只为护女,本想亏些银子也无所谓,不承想生意越做越大,几年下来竟垄断了江南的鲜桃供应,每年还有了十几万两银子的进项。
一晃过了十六年,王员外家的小姐紫玉已长成一妙龄少女。出落得神仙一般的面貌,知书达理。不但员外夫妇爱若珍宝,就连兄嫂也是宠爱有加。这紫玉小姐自小就爱侍弄花草,且技艺高超。一般的花草经她一弄更加繁茂,就是绝难种活的品种,她也能妙手回春。
这日,紫玉小姐到花园中欣赏刚开的茶花。走得有些累了,便来到园中凉亭休息。当初王员外建这花园之时很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各处亭台楼阁建得玲珑别致,还专门从山中引来活水,凉亭就位于这泉水之上。紫玉小姐平日就最喜来这亭中小憩,并为这凉亭起名为憩玉阁。紫玉小姐倚在扶栏之上,看着水中的倒影。几朵小花漂入眼帘,粉红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既有幽兰之清秀,又有牡丹之娇媚。“这是什么花,我为何从未见过。”紫玉跑下凉亭,从水中捞起一朵仔细打量起来。“小妹,在看什么呢?”王家二少奶奶笑盈盈地走过来。“二嫂快来,看看这是什么花,我从没见过。”“拿来我看。”二少奶奶接花一看,面露惊慌之色:“小妹何处得来此花。”“水里漂来的,我见它好看,又从未见过,就从水里捞出好生看看。”“哦,小妹以后可别再碰此花,此乃邪魔之物。还有,此事切不可向老爷太太提起。”说罢把手中的花扔在地上,用脚碾入泥中。紫玉见此情景,不便多问,只得应承着去了。
话说那日紫玉见过桃花之后便想一探个究竟,无奈二少奶奶劝止,尔后更天天过来陪伴,紫玉一时不能得偿所愿。半月之后,亲家母突患恶疾,差人来唤女儿回去瞧瞧。二少奶奶见紫玉自那日后再不提桃花之事,又挂念母亲病情,交代几句后便匆匆回了娘家。紫玉哪会放过此等良机,第二天一早便与丫鬟喜燕一身男装,溜出了家门。出得门来,二人径直往那山中寻去。
顺着泉水走了约莫一个多时辰,眼前出现一片粉红的树林。长在树梢的正是那日水中所见之花。紫玉久住于深闺内院,何曾见过如此灿烂美景。一时流连在桃花林中,不愿离去。正当兴味盎然之时,忽有断续箫声飘入耳中。仔细听来,但觉箫声清远悠扬,美妙异常,曲调高入云天,如仙鹤驾雾翱翔。紫玉精通音律,知此曲音律异常,定要精通乐理且心智高远之人方能奏出此等效果。莫非有仙人隐于此洞天福地。遂撇下喜燕,独自顺着那箫声寻去,走不多远来到一水潭边。只见一少年盘腿坐于潭边青石之上,闭目吹箫,好不怡然自得。紫玉立于潭边,更觉那箫声悦耳,一时竟听得呆了。少年吹罢一曲,睁开双目,见一美貌公子呆立于潭边,不觉诧异:“兄台为何孤身一人来此偏僻之地”经他一问,紫玉方回过神来,慌忙应到:“小弟本是与小童出来踏青,游玩间被兄台的箫声吸引至此。未料兄台如此年轻竟能吹出此等精妙之曲。” 少年从石上下来,微微笑道:“哪里哪里,区区小技,何足挂齿。” “小弟方才听兄台吹奏此曲,似还有些不足之处。”“哦,兄台快快道来,承蒙赐教,小弟感激不尽。”少年闻言欣喜道。“赐教不敢,不过游戏之言罢了,如有得罪之处,还请兄台包涵。小弟方才听兄台吹箫已入化境,所吹之曲也是仙乐梵音,均无可挑剔。只是独以箫吹此曲,略嫌单薄,如有一人能以琴和之,定可尽意。”少年闻言深鞠一躬道:“兄台真乃玉麟知音,此曲本是琴箫合奏之曲,无奈遍寻不得可和琴之人,只能以箫独奏之。”此时喜燕已从桃花林寻来,听此言忙道:“我家小……公子即是擅琴之人,正可与公子合奏此曲。”紫玉正怪那喜燕怎地如此多嘴,那少年已从潭边木屋中取出一把琴来。紫玉见推脱不掉,只得应之。紫玉自幼天资聪颖,又得高人指点琴技,年纪虽轻,早已是操琴高手了。和得几遍之后,已是得心应手。喜燕见已出来多时,恐员外夫妇发现怪罪,早已几番催促紫玉返家。紫玉虽弹得兴起,却也知不可久留此地,几曲过后,只得起身辞行。
自那日潭边相会之后,紫玉便对那吹箫少年念念不忘。过不几日,紫玉以上山进香为由,又去山中寻那少年。来到潭边不见那少年踪影,正在失望之际,见一老和尚从木屋中出来。老和尚双掌合十道:“小姐可是寻那吹箫少年。”紫玉闻听此言,粉脸微红道:“不为寻人,不过随便走走。”“小姐不说也无妨,老衲只有一言相告。你若想与此子白头偕老,八月初三正午时分定要呆在此子身边。”话音未落,人已在一丈开外,转瞬隐入树林之中。恍惚之际,那吹箫少年翩然而至。见一陌生女子站在自己屋前,忙作揖道:“不知小姐在此,小生多有得罪。”紫玉寐然到:“那日还与公子琴箫合奏,几日不见便不认得我了么。”少年闻言忙抬头细看,旋即惊喜道:“小生愚钝,竟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日小姐去后,正思念得紧,不想今日又得相见,真是三生有幸。”忽觉失言,脸色微红,不再言语。
自此,紫玉便常借故出游,来山中与玉麟公子相会。一日两人共赏桃花,紫玉玩笑道:“看李兄如此喜爱桃花,他日李兄新婚之时,我变作桃花插于新娘发髻可好。”“你变了桃花,又何来发髻插桃花。”紫玉闻言心中欢喜,当下郎情妾意,海誓山盟。
转眼到了八月初三。紫玉心中记着老和尚的言语,一早梳洗完毕便直奔山中而去。来到潭边,玉麟早已坐于青石之上。见紫玉到来甚是欢喜。迎上前说道:“小生昨日在后山游玩,见一种无名小花,好看得紧,小姐可愿随我一同前去赏玩。”紫玉本就是爱花之人,听闻有此奇花,怎肯放过,当下答应。
两人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果见前面山坡开满紫色小花。玉麟正招呼着紫玉细看,不留神脚下一滑,跌了下去。不巧头正碰在岩石之上,顿时昏死过去。紫玉见玉麟躺在地上纹丝不动,大惊失色,正欲下山去找郎中,却见日上三竿,正是正午时分。想着老和尚的话又不敢贸然离去。等得一刻,仍不见玉麟醒转,紫玉担心更甚。估摸午时将过,紫玉不能再等。将玉麟移于树荫下,便下山去找郎中去了。待紫玉领着郎中回转来时,竟不见了玉麟踪影。遍寻不得,不禁焦急万分。忽听得箫声响起,不由得转忧为喜。顾不得招呼郎中,急急循着箫声而去。走不多远,来到一开阔去处,果见一吹箫少年长身玉立。不远处一紫衣女子捉一清明宝剑,和箫而舞。时而如暴雨倾盆,时而如清风拂面。疾徐有致,煞是好看。紫玉正待上前呼唤李郎,却见玉麟目光紧盯紫衣女子,充满爱慕之意。恍然不觉有人前来。一曲舞罢,紫衣姑娘才发现紫玉,走上前来,笑问:“姑娘来此何事。噫,姑娘与我竟似长得一模一样。”紫玉经她一说方觉果真如此。正待说话,见玉麟走上前来,竟似与自己全然不识,忙说:“哦,我方才见这位公子昏睡于那边树下,久唤不醒,生怕有何变故,便请一郎中前来相看。”“多谢姑娘挂念。方才小生在那树下小憩,不觉浑然睡去。梦中与一女子琴箫合奏,正至高兴之时,那姑娘突然弃琴而去。小生呼唤之时便醒转过来,见红香姑娘在此舞剑,剑式正与那琴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生一时情不自禁,斗胆以箫和之。”紫玉见李郎已全然忘记与己相识之事,心如死灰,待不多久即转身离去。
紫玉回到家中,不久便忧郁成疾。员外夫妇虽遍寻名医诊治,都不得好转。这日王员外经不住多日劳累,靠在女儿病榻边沉沉睡去。梦中见女儿正要出门离去,忙上前呼唤:“乖女大病初愈,便要往何处去。”紫玉缓缓转过身来,笑道:“员外安好,我本是天上桃花仙子,感念你虔诚求女之心,下凡投胎到你家。如今已到我回返天庭之时,你我父女缘尽于此吧。”说罢翩然离去。员外一惊醒来,伸手去探女儿鼻息,果已断气多时。当下一家悲声震天。员外虽经紫玉托梦相辞,仍不舍十几年父女情分,悲不自胜。
话说那李生与红香姑娘相遇之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生禁不住相思之苦,打听好小姐家世,急急托媒人上门说媒。可巧两家竟是世交,再无不应之理。紫玉断气之时,正是那李生与红香小姐新婚之日。新婚燕尔,李生携娇妻去两人邂逅的山中游玩,不觉游至一桃花林中。李生见那桃花开得俏丽,便摘下一朵插于娇妻发髻。忽见那桃花蕊中滚出几滴水来,竟似泪珠一般。李生似有所思,呆于当场。红香见桃花无故落泪,邪门得紧,拿下掷于地上。桃花落地即消失不见,李生顿觉心痛难忍,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李生足足睡了一月有余,方才悠悠醒转。自此与那红香小姐再无变故,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桃花仙返回天庭之后,仍是闷闷不乐。送子娘娘笑道:“枉你有千年道行,竟看不透世间情爱之事。那李生与那红香本有一世姻缘,你不过借着红香躯壳去世间走了一遭,与那李生相见本已不该,怎还对他念念不忘。”桃花仙经此一说,心中释然。
此正应了那句老话“人间本多烦恼事,哪堪用心走一遭。”
----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忽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观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阿 不为修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