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zhanli()
整理人: yvonneh(2000-07-16 16:30:23), 站内信件
|
圣卡瑟琳修道院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晴 上午在西奈半岛 下午赴以色列,下榻伊雷特(Eic at) 的Marina Club旅馆
西奈半岛虽然荒凉,却是极重要的宗教圣地。
对于很多宗教的磨练期而言,荒凉是一个必需条件。在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上,有 一个《出埃及记》的记载,那是指在我们提到过的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原在 埃及逃荒的希伯来人不甘心长期被奴役而出走的壮举。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渡红 海出埃及,来到了就是这个西奈半岛,当时西奈半岛还在埃及管辖之外,他们为 了自立而选择了荒凉,在西奈沙漠上整整流浪了四十年,最后来到西奈山下落脚 ,耶和华在那里授予摩西十条戒律,于是犹太教正式诞生,这事说起来应该是三 千多年前的事了。
再往后推一千多年,公元二世纪,多地的基督教为了逃避朝廷迫害也聚集到西奈 山下,在这难于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深练信仰。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这里也出现了 教堂、修道院。举世著名圣卡瑟琳修道院就座落在这里。
这么说来,西奈沙漠(特别是西奈山)的荒凉,倒是人类一大文化流脉的背景, 今天我们也来到这里,不能不认真地打量这番荒凉了。
荒凉到什么程度?好象被猛烈的海啸冲过,什么都没有了,包括海水,只剩下石 天石地,或者根本不是什么海啸,它原来就是海底,而海水不知突然到哪里去了 ,我觉得眼前的景象只能用这样的话来概括:海已枯而石未烂,洪水方退,赤日 已临。
圣卡瑟琳修道院是非去不可的。它静静地安踞在西奈山的万丈峭壁下,近似一个 原石砌成的小城堡。门道很小,有两道用铁钉皮裹着的门,而一进入,我们就看 到了一个紧凑而精致的小天地,教堂高高的大门是公元六十世纪的原物,没有动 过,从教堂出来一拐,又看到了摩西坐过的井台和他与耶和华谈话的地方。与世 上其他教堂和修道院不同的是,这里处处展现出一千多年前的原始状态,歪斜得 坚牢,简陋得光滑。
这个修道院名字的来源值得一提,公元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一位十六岁的贵族 女儿信奉基督,当时的罗马总督逼她改信罗马拜神教,还派来五十位学者与她辩 论,结果,五十位学者全部被她说服,皈依了基督,连总督的妻子也追逐了她, 总督大怒,将她杀害,这位殉教的少女就教卡瑟琳。世界上以她名字命名的教堂 和修道院有好几座,而我们现在进入的这一座,公认为最老、最有地位。
修道院里还有一个仅次于梵蒂冈的基督教真本图书馆,它曾经拥有一部公元四世 纪的羊皮卷本圣经,十九世纪曾被一名德国学者借去,没想到这名学者四年后就 把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获利七万英镑。我对文化盗贼分外敏感,觉得这个名为 学者的人实在不是东西,估计他为了掩盖自己的劣迹还会编造谎言,甚至对修道 院进行诬陷。修道院身处老远,无以发言,也不想与他打官司,只把他当年写的 那张借据保留着,直到永远。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然。
在滴水寸草都很难留存的地方所留存下来的一点点文明,竟然经由卑劣之争变成 了闹市间花天酒地。文化盗贼有文化,但本质上还是盗贼。
任何一个光明正大的宗教都是拒绝卑劣的,因此它们互相之间并不是没有对话的 可能,这个修道院不仅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遗迹,也保留着伊斯兰教的圆顶,几 乎是一个小小的耶路撒冷。
说到耶路撒冷,突然想到,我们也到了该“出埃及”的时候了,那么干脆下午就 去以色列。
追踪古文明,千年巡拜---余秋雨日记!
作者:余秋雨
请点此将本文推荐给你的好友!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4.125.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