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余秋雨>>遥远的绝响>>余秋雨--遥远的绝响--6

主题:余秋雨--遥远的绝响--6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2:05), 站内信件
                              六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
  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
  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

      这种事情,不幸就在他和好朋友山涛之间发生了。

      山涛也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士,当时就有人称赞他的品格“如璞玉浑金”。他
  与阮籍、嵇康不同的是,有名士观念却不激烈,对朝廷、对礼教、对前后左右的
  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种温和友好的关系。但他并不庸俗,又忠于友谊,有长
  者风,是一个很靠得住的朋友。他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做
  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
  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名
  为《与山巨源绝交书》。我想,说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封绝交书也不过
  分吧,反正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躲不开它,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仍是这
  样。

      这是一封很长的信。其中有些话,说得有点伤心——

            听说您想让我去接替您的官职,这事虽没办成,从中却可知道您
        很不了解我。也许您这个厨师不好意思一个人屠宰下去了,拉一个祭
        师做垫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贤良,从不多嘴多舌,也还有礼法之士恨他;我这
        个人比不上他,惯于傲慢懒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欢快人快语;一
        旦做官,每天会招来多少麻烦事!……我如何立身处世,自己早已明
        确,即便是在走一条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如果来勉强我,则非把我推
        入沟壑不可!

            我刚死了母亲和哥哥,心中凄切,女儿才十三岁,儿子才八岁,
        尚未成人,又体弱多病,想到这一些,真不知该说什么。现在我只想
        住在简陋的旧屋里教养孩子,常与亲友们叙叙离情、说说往事,浊酒
        一杯,弹琴一曲,也就够了。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实在没有能力当
        官,就像我们不能把贞洁的美名加在阉人身上一样。您如果想与我共
        登仕途,一起欢乐,其实是在逼我发疯,我想您对我没有深仇大恨,
        不会这么做吧?

            我说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与您诀别。

  这封信很快在朝野传开,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而山涛,满腔好意却换
  来一个断然绝交,当然也不好受。但他知道,一般的绝交信用不着写那么长,写
  那么长,是嵇康对自己的一场坦诚倾诉。如果友谊真正死亡了,完全可以冷冰冰
  地三言两语,甚至不置一词,了断一切。总之,这两位昔日好友,诀别得断丝飘
  飘,不可名状。

      嵇康还写过另外一封绝交书,绝交对象是吕巽,即上文提到过的向秀前去帮
  助种菜灌园的那位朋友吕安的哥哥。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
  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原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
  ,偷偷地占有了她,为了掩饰,竟给弟弟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上诉朝廷。

      吕巽这么做,无异是衣冠禽兽,但他却是原告!“不孝”在当时是一个很重
  的罪名,哥哥控告弟弟“不孝”,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朝廷也乐于借以重
  申孝道;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被冤枉却难以自辩,一个文人怎么能把哥哥霸
  占自己妻子的丑事公诸士林呢?而且这样的事,证据何在?妻子何以自处?家族
  门庭何以避羞?

      面对最大的无耻和无赖,受害者往往一筹莫展。因为制造无耻和无赖的人早
  已把受害者不愿启齿的羞耻心、社会公众容易理解和激愤的罪名全都考虑到了,
  受害者除了泪汪汪地引颈就刎,别无办法。如果说还有最后一个办法,最后一道
  生机,那就是寻找最知心的朋友倾诉一番。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平日引为知己的
  朋友早已一一躲开,朋友之道的脆弱性和珍罕性同时显现。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
  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吕安已因“不
  孝”而获罪,嵇康不知官场门路,唯一能做的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

      这次的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后悔自己以前
  无原则地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无话可说。
  我们一眼就可看出,这与他写给山涛的绝交信,完全是两回事了。

      “朋友”,这是一个多么怪异的称呼,嵇康实在被它搞晕了。他太看重朋友
  ,因此不得不一次次绝交。他一生选择朋友如此严谨,没想到一切大事都发生在
  他仅有的几个朋友之间。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
  定朋友的含义。他太珍惜了,但越珍惜,能留住的也就越稀少。

      尽管他非常愤怒,他所做的事情却很小:在一封私信里为一个蒙冤的朋友说
  两句话,同时识破一个假朋友,如此而已。但仅仅为此,他被捕了。

      理由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

      从这个无可理喻的案件,我明白了在中国一个冤案的构建为什么那么容易,
  而构建起来的冤案又为什么会那么快速地扩大株连面。上上下下并不太关心事件
  的真相,而热衷于一个最通俗、最便于传播、又最能激起社会公愤的罪名;这个
  罪名一旦建立,事实的真相更变得无足轻重,谁还想提起事实来扫大家的兴,立
  即沦为同案犯一起扫除。成了同案犯,发言权也就被彻底剥夺。因此,请原谅古
  往今来所有深知冤情而闭口的朋友吧,他们敌不过那种并不需要事实的世俗激愤
  ,也担不起同党、同案犯等等随时可以套在头上的恶名。

      现在,轮到为嵇康判罪了。

      统治者司马昭在宫廷中犹豫。我们记得,阮籍在母丧期间喝酒吃肉也曾被人
  控告为不孝,司马昭当场保护了阮籍,可见司马昭内心对于孝不孝的罪名并不太
  在意。他比较在意的倒是嵇康写给山涛的那封绝交书,把官场仕途说得如此厌人
  ,总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就在这时,司马昭所宠信的一个年轻人求见,他就是钟会。不知读者是不是
  还记得他,把自己的首篇论文诚惶诚恐地塞在嵇康的窗户里,发迹后带着一帮子
  人去拜访正在乡间打铁的嵇康,被嵇康冷落得十分无趣的钟会?他深知司马昭的
  心思,便悄声进言:

          嵇康,卧龙也,千万不能让他起来。陛下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
      以担忧的了,我只想提醒您稍稍提防嵇康这样傲世的名士。您知道他为
      什么给他的好朋友山涛写那样一封绝交信吗?据我所知,他是想帮助别
      人谋反,山涛反对,因此没有成功,他恼羞成怒而与山涛绝交。陛下,
      过去姜太公、孔夫子都诛杀过那些危害时尚、扰乱礼教的所谓名人,现
      在嵇康、吕安这些人言论放荡,毁谤圣人经典,任何统治天下的君主都
      是容不了的。陛下如果太仁慈,不除掉嵇康,可能无以淳正风俗、清洁
      王道。①

      我特地把钟会的这番话大段地译述出来,望读者能仔细一读。他避开了孝不
  孝的具体问题,几乎每一句话都打在司马昭的心坎上。在道义人格上,他是小人
  ;在诽谤技巧上,他是大师。

      钟会一走,司马昭便下令:判处嵇康、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

      ①  参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雅量》注引《文士传》。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