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ocho.1(暗夜紫)
整理人: yerk(2003-03-24 22:35:43), 站内信件
|
这原本是没有 时间流过的故事
在那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的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了城里的男子 俩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
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 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沈从文的经典小说《边城》。我曾粗略的看过《边城》这篇小说,我说它,是一副着墨不多.但有着淡淡惆怅,以及浪漫与幻想相加的风情画。为什么说得如此夸张呢?
其实,《边城》中虽有着小桥流水的清雅美,但不足以引人入胜。它最美得动人心魄的,是里面的风俗人情。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秀丽的一个湘西小镇----凤凰。从一开始,作者就用引而不发的手法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既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我们读者就被牵引进了另一个文明的世界。
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的观看;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便是湘西人民的独特的端午风俗了;所有的戍军长官也一起与民同乐,早早的围在税关前看热闹,并派遣士兵将大鸭子缚上红条放入水中,一起嬉戏。这便是这里独有的人情美了,因为在这里它没有了等级的观念,它只是质朴的世界中一个没有被污染的角落罢了。
在翠翠偶遇傩送时,俩人一问一答的对话,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因为不仅他们的语言质朴天真,还透露了他们生活环境所造就而共有真.善的淳朴本性。在龙头老大顺顺与老外祖父的闲聊式的交谈中,也同样可以看出在这个善良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理想化的自然。
而在中秋节的夜晚里,上到税关局长的公馆,下到大字号,莫不准备了烟花,好勇取乐的军士莫不玩着灯打起了鼓,当烟花在空中流泻白光,人人莫不缩着颈勃又怕又喜……这场面是否也很是可爱呢?
在外祖父与一个过渡人为过渡钱而争执时,人与人之间真切善良的交往也都印于眼前了。起先,过渡人毫不介意的给了老船夫一把铜钱,而老船夫却执意不要,由此可见,这里的人对金钱的观念十分淡薄,而老船夫搭了一大把烟草在那人的担子上,那人也不做计较,爽朗的笑着走了。似乎,他们都没有经过文明社会的玷染,因为自然本能和自然情感都是如此真挚的流露。但以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世界似乎不复存在了,而作者却以他独特的审美观点再加上浪漫幻想主义的铺拖,构造了一个远岱一般.自然的风光,纯净的风俗,不夹杂泥沙温暖的人情。这一切都可以从人们生活的交往以及语言中流露出来。
作者之所以能成功的塑造出这个有着城市与农村的分裂,“野蛮”与文明的冲突,童心与世俗的对立的环境。是由于在对祖孙二人平淡生活叙写中,又表现了湘西人自然淳朴的生活,既而描绘出一副未被现代都市商业文化“污染”的世俗风情画,从而表达出人们心中对这种“当代桃花源”的向往,对真挚人情的希望。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又描写了人物,用自然的环境来烘托人物心理,象:翠翠在喧哗热闹的端午节中就不禁砰然心跳的忆起两年前的端午。而且,在作者笔下,清秀婉转的自然风光与淳朴善良的社会.人情.风俗保持了一致。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语言是纯净.平实.生活化的,但又有层出不穷的变化。
象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的场景,不仅十分的逗人,而且十分浪漫。他们这种定义的浪漫,与现实社会男女间刻意营造的浪漫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言语神色都是那么的自然,没有了一点的杂质,这与现代社会的爱情有着“质”的区别。
所以,在《边城》中这个善良.理想化.淳朴.天真的世界中,有着与我们当代社会截然不同的野性未泯.天真未啄.以及醇厚质朴.还有毫无杂质的爱情。这些都不禁让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文明人”,深深的向往起那个真正“自然文明的地方”。
----
我是一棵秋天的树,安安静静守着小小疆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