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2:08), 站内信件
|
贵池傩 ·余秋雨·
一
傩(音nuo2--输入者注),一个奇奇怪怪的字,许多文化程度不低的人也不 认识它。它早已进入生僻字的行列,不定什么时候,还会从现代青年的知识词典中 完全消失。 然而,这个字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关系实在太深太远了。如果我们把目光稍稍从 宫廷史官们的笔端离开,那么,山南海北的村野间都会隐隐升起这个神秘的字:傩 。 傩在训诂学上的假借、转义过程,说来太烦。它的普通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 季节驱逐疫鬼的祭仪。人们埋头劳作了一年,到岁尾岁初,要抬起头来与神对对话 了。要扭动一下身子,自己乐一乐,也让神乐一乐了。要把讨厌的鬼疫,狠狠地赶 一赶了。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戴上 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浑浑沌沌中歌舞呼号,简直分不清是对上天 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反正,肃穆的朝拜气氛是不存在的,涌现出来的是一 股蛮赫的精神狂潮:鬼,去你的吧!神,你看着办吧! 汉代,一次傩祭是牵动 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主持者和演出者数以百计,皇帝、大臣、一品至六品的官 员都要观看,市井百姓也允许参加。 宋代,一次这样的活动已有千人以上参加,观看时的气氛则是山呼海动。 明代,傩戏演出时竟出现过万余人齐声呐喊的场面。 …… 若要触摸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哪能置傩于不顾呢? 法国现代学者乔治·杜梅吉尔(Georges Dume'zil)提出过印欧古代文明的三 元(tripartie)结构模式,以古代印度、欧洲神话中不约而同地存在着主神、战神 、民事神作为印证。他认为这种三元结构在中国不存在,这似乎成了不可动摇的结 论。但是如果我们略为关注一下傩神世界,很快就发现那里有宫廷傩、军傩、乡人 傩,分别与主神、战神、民事神隐隐对应着。傩,潜伏着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几 个文明侧面。 时间已流逝到20世纪80年代,傩事究竟如何了呢?平心而论,几年前刚听 到目前国内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完好的傩仪活动时,我是大吃一惊的。我有心把它当 作一件自己应该关注的事来对待,好好花点功夫。 1987年2月,春节刚过,我挤上非常拥挤的长途汽车,向安徽贵池山区出 发。据说,那里傩事挺盛。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bailey.math.ls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