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余秋雨>>庙宇>>庙宇--4

主题:庙宇--4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2:06), 站内信件
                                四

    金仙寺旁,土木工程正忙。和尚们念经完毕,或挑山薯回来,成群结队傻傻地
观看。
    那是一位叫吴锦堂的华侨在重建家乡。吴氏不知何许人也,据传,乃近乡一普
通农孩,长大流落上海,被雇于一家日本餐厅,如此这般,到了日本,竟日渐发达
,成高官巨贾。然后倾其资产,投于桑梓。金仙寺面临的白洋湖,由他筑岸建堤,
光洁坚致,气势恢宏。沿湖民房,悉数重造,皆若层层别墅。由东到西,长几里许
,竟成了一个世外桃源。更为甚者,还在北面东山头,耗巨资兴建一所学校,曰锦
堂师范。占地之大,建房之多,令乡间财神咋舌。不久他便去世,金仙寺西侧,筑
豪华墓道,成一名胜,供人凭吊。
    墓体为白石,正如湖岸为白石,长堤为白石,荡荡展开,白得晃眼。圈圈白光
围住了金仙寺,金仙寺依旧黄墙高耸,藤葛缠绕,暮鸦回翔。
    和尚们洗涤打水,也享用着平臻臻的洋灰河埠。葛麻芒鞋,踏在上面,总觉得
过于挺滑,不大自在。不知弘一法师可曾在这条长堤上漫步,估量他不会喜欢。他
逃避着现代,而现代却莽莽撞撞,闯到了庙门跟前。
    天长日久,无人修葺,吴锦堂的种种建筑,也渐渐污损,与四周萧索的村落悄
悄扯平。唯有你到浙江的所所中学,遇到几名老教师,一问之下,常答曰出身锦堂
师范。我在京沪两地,遇到一些浙籍知名学者,叙完同乡之谊,总能发现,竟也是
锦堂师范的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曾有几名日本兵,为吴锦堂墓站岗。乡民疑惑了,不再对他感
恩戴德。他的坟墓,一度成了晒谷场。
    数月前在报上读得一条新闻:全国青少年珠算比赛,前面一批名次竟然全部属
于浙江一座小镇。记者用惶惑不解的笔调写道,神童荟萃一处,实是奇迹。这座小
镇,便是金仙寺旁侧的鸣鹤场,吴锦堂修建世外桃源的所在。
    我是理解的,自豪地一笑。耳边响起哗哗的珠算声,如白洋湖的夜潮。
    听说两大寺庙又在重新修复,款项甚巨。工棚里,应有锦堂师范的毕业生,指
挥着算盘的交响乐。


    注:此文发表后,收到从家乡寄来的《慈溪修志通讯》,其中有一段文字介绍
吴锦堂:    吴锦堂(1855-1926),名作莫,东山头乡西房村人。出身
农家,少时随父耕作,及壮东渡日本,经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为重,先后
捐银数十万两,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泽被乡里。本世纪初,与陈嘉庚、聂云台并
称全国“办学三贤”。又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从事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
华侨。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