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客家风情>>〖资料存档.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有关客家渊源

主题:有关客家渊源
发信人: linxiaorou(lxr)
整理人: huangtm2(2002-09-27 19:26:27), 站内信件
一、 客 家 渊 源

客家先民,祖居中州河洛。始自西晋“五胡之扰”,衣冠望族,相率南奔;在唐因“黄巢事变”,而宋则“高宗南渡”,继“信国之勤王”,几次大迁徙,辗转万里,经闽西、赣南、逐至粤东一带。当时,原居住之土著,多属畲、瑶两族,新迁汉人从当地人租种田地,遂有“主户”与“客户”之称。至宋元间,主户渐为客户同化,形成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民系”。至明清,有因战乱,或饥荒,有因求学,或谋生,其它客家人又向海外流徙。而木本水源,不能忘祖,代代相传,写就一部客家人文历史。
有一副妙联,状写客家源流极美,现录如下:
客系何来?本黄裔汉胄,三代遗民,世居河洛,自晋初,战乱兵凶,衣冠南下,经唐灾,历宋劫,籍寄遐荒,荜路蓝缕创四业,溯渊源,千年称客实非客;
家乡何处?数远祖先贤,中原旧族,转徙粤闽,从宋末,居安业定,驻足梅州,复明播,继清迁,群分边郡,瓜瓞绵延遍五洲,同根柢,四海为家就是家。

一、根在中原的客家民系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是中国移民运动的产物,根在中原。当时的中原是指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水以西、汉水以东的广大地域。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一带。自中古以来,客家先民因中原战乱辗转南迁,到达赣江、汀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区,落地生根。
客家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汉人屡次南迁紧密相连。在历史上,客家先民及客家人,曾先后经历5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客家民系在形成以前就曾有过“秦开五岭”和中原汉人的2次南迁。

二、“秦开五岭”:中原汉人最早的南迁

秦始皇灭6国后,即派屠雎、任嚣统帅50万大军越过五岭,平定百越,建立桂林、南海、象三郡。为开发岭南,秦始皇又命令攻占岭南的将士及随军的被秦所亡6国的贵族、官吏、贾人等,就地屯垦,在岭南安家落户“皆家于越,生长子孙”。这些中原汉人在“与越杂居”过程中,多数成为广府民系,也有少数成为客家先民。
大规模的迁徙,有以下五次。
三、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
西晋王朝灭亡以后,中原成了胡人天下,他们废农田、牧牛羊,虏汉人做奴隶。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遂形成以衣冠士族、官宦大户为主体的南迁潮流。他们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并于东晋义熙九年以“流民营”为基础设置了义招县。这股潮流此起彼伏,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人之众。

四、客家先民第二次大迁徙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由盛转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不久,爆发了先后由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驰骋中原,辗转大江南北十数省。这些地方正是第一次南迁汉民分布的地域。战乱所及,惟有赣东南、闽西南和粤东北“比较堪称乐土”,于是上述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这就是中原汉人历史上第二次大举迁徙。这次南迁,延续到唐后的五代时期,历时90余年。

五、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

北宋都城开封,于公元112年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杭州)称帝,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元人入侵中原后,强占民田,推行奴隶制。处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为躲避战乱又一次渡江南迁。文天祥起兵抗元,率义军进抵梅州时,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早先迁入此地的客家人,为寻求安宁的环境,又继续南迁,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因为这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称为“客家人”。

六、第四次客家大迁移

客家第四次迁徙原因有二:1.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清兵进至福建和广东时,客家节义之士,起而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2.客家人口膨胀。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乃思向外发展。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七、第五次客家大迁徙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天京陷落后,起义军受到剿杀,百姓纷纷逃匿。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去谋生。

八、客家人向海外迁徙

自南宋末年以来,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播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及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