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3), 站内信件
|
同在,我也许就一两个主要问题可以谈谈自己当时的认识了。
从《人生》以来,某些评论对我的最主要的责难是所谓“回归土地”的问题。通常的论 就是我让(?)高加林最后又到了土地上,并且让他手抓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着一 声“我的新人哪……”由此,便得到结论,说我让一个叛逆者重新皈依了旧生活,说我有“ 恋土情结”,说我没有割断旧观念的脐带等等。
首无应该弄清楚,是谁让高加林们经历那么多折磨或自我折磨走了一个圆圈后不得不又 回到了起点?
是生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而不是路遥。作者只是力图真实地记录特定社会历史环 境中发生了什么,根本就没打算(也不可能)按自己的想象去解决记加林们以后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同样应该由不断发展的生活来回答。作者真诚地描绘了生活,并没有’异虚作假 ”,同时不神经直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认识,这一切就足够了。高加林当时的生活出路,不 仅我无法回答,恐怕政治家也未见得有高明的回答。站在今天来阔谈高加林的这一问题当然 容易,连街头卖菜的大娘都知道他未必就一定要回到土地上去——何必要摆出一副事后诸葛 亮的架式来郑重“指出”。要是这样来论证作品,除过斜幻小说家,所有的作家都属“旧观 念”。
另外,高加林虽然回了故乡的土地(当时是被迫的),但我并没有说他就应该永远在这 土地上一辈子当农民。小说到是结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道路并没有在小说结束时结束;而 且我为此专门在最后一章标了“并非结局”几个字。
至于高加林最后那一声沉痛的呼喊,那是人物在特定环境和心境下的真情流露。首先不 应该谈论是否应该有这一声呼喊,而应该讨论这声呼喊是真情的流露还是伪饰的矫情。实际 上,这声喊叫混含着人物许多复杂的思想情绪,并不像某些偏执的批评家从观念上看到的那 么简单;其中主人公的难言之隐一般读者即可体味。
换一个角度说,高加林为什么就应该有一点所谓的“恋土情结”?即便这土地给了他痛 苦,但他终究是这土地养育大的,更何况这里有爱他的人,也有他爱的人。他即使想远走高 飞而不成,为什么就一定要诅咒土地?如果是这样,这个人就是精神变态者,而不是一个正 常人。任何一个出身于土地的人,都不可能和土地断然决袭。我想,高加林就是真的去了联 合国,在精神上也不会和高家村一刀两断。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