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路 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15

主题: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15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3), 站内信件


  现在,动笔之前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从什么地方开头呢?

  真是奇妙!最后一个问题竟然是关于“开头”。

  万事开头难,写作亦如此。这是交响乐的第一组音符,它将决定整个旋律的展开。

  长卷作品所谓的“开头”,照我的理解,主要是解决人物“出卖”的问题。

  在我阅读过的长篇作品中,有的很高明,有的很笨拙。最差劲的是那种“介绍”式的出
场方法。人物被作者被动地介绍给读者。这种介绍是简历性的,抽象的,作者像一堵墙横在
读者与人物之间,变为纯粹的“报幕员”,而且介绍一个人物的时候,其它人物都被搁置起
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得由作者交待。等读者看完这些冗长的人物简历表,也就厌烦
了。

  实际上,所有高明的“出场”都应该在情节的运动之中。

  读者一开始就应该进入“剧情”,人物的“亮相”和人物关系的交织应该是自然的,似
乎不是专意安排的,读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这一切。作者一开始就应该
躲在人物的背后,躲在舞台的幕后,让人物一无遮拦地直接走向读者,和他们融为一体。

  但是,在一部将有近百个人物的长卷中,所有的人物是应该尽可能早地出现呢?还是要
将某些人物的出场压在后面?

  我的导师柳青似乎说过,人物应该慢慢出场。但我有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比如《创业史
》里和孙水嘴(孙志明)同样重要的人物杨油嘴(杨加喜)第二部才第一次露面,显然没有
足够的“长度”来完成这个人物。与此相联系的问题,如此重要的角以,在第一部蝓蟆滩风
起云涌的社会生活中,此人干什么去了?这个人物的出现过于唐突。

  在我看来,在长卷作品中,所有的人物应该尽可能早地出场,以便有足够的长度完成他
们。尤其是一些次要人物,如果早一点出现,你随时都可以东鳞西爪地表现他们,尽管在每
个局部他们仅仅都能只闪现一下,到全书结束,他们就可能成为丰富而完整的形象。除过一
些主要的角色,大部分人物都是靠点点滴滴的描写来完成的。让他们早点出现,就可能多一
些丰满。

  怎样在尽可能少的篇幅中使尽可能多的人物出场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必须找到一
种情节的契机。

  我为此整整苦恼了一个冬天,在全书的构思完成之后,从哪里切入是十分困难的。

  某一天半夜,我突然在床上想到了一个办法,激动得浑身直打哆嗦。我拉亮灯,只在床
头边的纸上写了三个字:老鼠药。

  后来,我就是利用王满银贩老鼠药的事件解决了这一难题。解决得并不是很好,但总算
解决了。我把这个事件向前后分别延伸了一点,大约用了七万字的篇幅,使全部主要的人物
和全书近百个人物中的七十多个人物都出现在读者面前。更重要的是,我基本避免了简历式
地介绍人物,达到了让人物在运动中出现的目的,并且实初步交叉起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关系
。这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它能使我尽快自由而大规模地展开或交织矛盾,进入表现阶段,不
必了为介绍某一个新出现的人物而随时中断整个情节的进程。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