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路 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12

主题: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12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3), 站内信件


  在查阅报纸的同时,我还想得到许多当时的文件和其它至关重要的材料(最初的结构中
曾设计将一两个国家中枢领导人作为作品的重要人物)。我当然无法查阅国家一级甚至省一
级的档案材料,只能在地区和县一级利用熟人关系抄录了一些有限的东西,在极大的遗憾中
稍许得到一点补充,但迫使我基本上放弃了作为人物来描写国家中枢领导人的打算。

  一年多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是,似乎离进入具体写作还很遥远。

  所有的文学活动和其它方面的社会活动都基本上不再参与,生活外于封闭状态。

  全国各地文学杂志的笔会时有邀请,一律婉言谢绝。对于一些笔会活动,即使没胡这部
书的制约,我也并不热心。我基本上和外地的作家没有深交。一些半生不熟的人凑到一块,
还得应酬,这是我所不善长的。我很佩服文艺界那些“见面熟”的人,似乎一见面就是老朋
友。我做不到这一点。在别人抢着表演的场所,我宁愿做一个沉默的观众。

  到此时,我感动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
”——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深入生活”。

  关于深入生活的问题,与“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一样,一直是我国文艺界长期争论不休
的问题。这一点使我很难理解。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艰深的理论问题值得百谈不厌。生活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就如
同人和食物的关系一样。至于每个作家如何占有生活,这倒大可不必整齐一律。每个作家都
有自己感受生活的方式;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同一作家体验生活的方式也会改变。比
如,柳青如果活着,他要表现八十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的“生产责任制”,他完全蹲在皇甫
村一个地方就远近不够了,因为其它地方的生产责任制就可能和皇甫村所进行的不尽相同,
甚至差异很大。

  是的,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中国大转型期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
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又交叉惨透,形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复杂
的局面。而要全景式反映当代生活,“蹲”在一个地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必须纵横交织地
去全面体察生活。

  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

  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
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有些生活是过去熟
悉的,但为了更确切体察,再一次深入进去——我将此总结为“重新到位”。有些生活是过
去不熟悉的,就加陪努力,争取短时间内熟悉。对于生活中现成的故事倒不十分感兴趣,因
为故事我自己可以编——作家主要的才能之一就是编故事。

  而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且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
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

  比如详细记录作品涉及到的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所有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从播种出土到结
籽收获的全过程;当什么植物开花的时候,另外的植物又处于什么状态;这种作物播种的时
候,另一种植物已经长成什么样子;全境内新有家养和野生的飞禽走兽;民风民情民俗;婚
嫁丧事;等等。在占有具体生活方面,我是十分贪婪的。我知道占有的生活越充分,表现生
活就越自信,自由度也就会越大。作为一幕大剧的导演,不仅要在舞台上调度众多的演员,
而且要看清全局中每一个末端小节,甚至背景上的一棵草一朵小花也应力求完美准确地统一
在整体之中。

  春夏秋冬,时序变换,积累在增加,手中的一个箱子变成了两个箱子。

  奔波到精疲力竭时,回到某个招待所或宾馆休整几天,恢复了体力,再出去奔波。走出
这辆车,又上另一辆车;这一天在农村的饲养室,另一天在渡口的茅草棚;这一夜无铺盖和
衣躺着睡,另一夜缎被毛毯还有热水澡。无论条件艰苦还是舒适,反正都一样,因为愉快和
烦恼全在于实际工作收获大小。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