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路 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8

主题: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8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3), 站内信件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认真考察一下,现实主义在我国当代文学中是不是已经发展到类似
十九世纪俄国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在反映我国当代社会主生活乃至我们必须重新寻找新的前
进途径?实际上,现实主义文学在那样伟大的程度,以致我们不间断的五千年文明史方面,
都还没有令人十分信服的表现。虽然现实主义一直号称是我们当代文学的主流,但和新近兴
起的现代主义一样处于发展阶段,根本没有成熟到可以不再需要的地步。

  现实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决不仅仅是一个创作方法问题,而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从
这样的高度纵观我们的当代文学,就不难看出,许多用所谓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品,实际
上和文学要求的现实主义精神大相径庭。几十年的作品我们不必一一指出,仅就“大跃进”
前后乃至文革十年中的作品就足以说明问题。许多标榜“现实主义”的文学,实际上对现实
生活作了根本性的歪曲。这种虚假的“现实主义”其实应该归属“荒诞派”文学,怎么可以
说这就是现这主义文化呢?而这种假冒现实主义一直侵害着我们的文学,其根系至今仍未绝
断。

  文革以后,具备现实主义品格的作品逐渐出现了一些,但根本谈不到总体意义上的成熟
,更没有多少容量巨大的作品。

  尤其是初期一些轰动社会的作品,虽然力图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面貌,可是仍然存
在简单化的倾向。比如,照旧把人分成好人坏人两类——只是将过去“四人帮”作品里的好
坏人作了倒置。是的,好人坏人总算接近生活中的实际“标准”,但和真正现实主义要求对
人和人与人关系的深刻揭示相去甚远。

  此外,考察一种文学现象是否“过时”,目光应该投向读者大众。一般情况下,读者仍
然接受和欢迎的东西,就说明它有理由继续存在。当然,我国的读者层次比较复杂。这就更
有必要以多种文学形式满足社会的需要,何况大多数读者群更容易接受这种文样式。“现代
派”作品的读者群小,这在当前的中国是事实;这种文学样式应该存在和发展,这也毋容置
疑;只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负责任地弃大多数读者于不顾,只满足少数人。更重要的是,出
色的现实主义作品甚至可以满足各个层面的读者,而新潮作品至少在目前的中国还做不到这
一点。

  至于一定要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现代派创作方法之间分出优劣高下,实际是一种批评
的荒唐。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
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永远不会“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他们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当我反复阅读哥伦比
亚当代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著名的《百年孤独》的时候,
紧接着便又读到了他用纯粹古典式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
对我们最好的启发。

  以上所有的一切都回答了我在结构《平凡的世界》最初所遇到的难题——即用什么方式
来构建这部作品。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