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西游记>>西游记--raycat>>西游记(二十七)--枕戈待旦古格城(珠峰阿里篇)

主题:西游记(二十七)--枕戈待旦古格城(珠峰阿里篇)
发信人: raycat(爱流浪的小肥猫)
整理人: jaja(2002-09-05 21:06:50), 站内信件

枕戈待旦古格城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www.rayeye.net




4月29日  晴  即乌寺-康萨(巴嘎区)-门色(门士区)-那木加-扎达-古格王国(30-71-124-134-18公里)  累计6257公里

    我们早上8点45分离开即乌寺,汽车很快就到了分岔口康萨,一个左拐就开向扎达,这时神山就在我们的右面。

    在峰峦起伏的群山之中,冈仁波齐峰独具雄姿,犹如众山之王一样气势磅礴直耸云端之上,峰顶常年被皑皑冰雪所覆盖,就像戴上了一顶壮观的水晶皇冠,天空的白云围绕其中,举目仰望,就像是一个神殿悬空于半空,天下所有的殿堂都要退避三舍,无法与之媲美。

    山体有天然台阶,纵贯峰体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悬梯,两侧悬崖绝壁,使整个峰体显得更庄严雄伟,真像个天生的大宫殿,难怪它被认为是神山。

    云层慢慢飘过,露出了一点神山的面貌,冈仁波齐峰就象一个巨形水晶金字塔。突然大哥大喊起来:“看!看!神山变成了人的脸。”

    我们顺着大哥的手指看去,果然看见神山的山壁上有三处突出的岩石,因为没有被雪覆盖,露出了黑色的岩体,三处突出的岩石成倒品字形排列,位置刚好在冈仁波齐峰的一个侧面,看上去就像人的两个眼睛和一道鼻梁,神山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的头部,比埃及的狮身面像更雄伟,还有上方缥缈的云朵,冈仁波齐峰更显神秘了。

    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色看呆了,我问格桑:“在这个位置看的神山好像人像,怪不得你们藏族把它奉为神山。”

    谁知格桑答道:“这个位置我来过很多次,从未看过像今天这样的情景,就算是转山时也没看见过。”

    我们的运气真是好,可以看见如此景色,千百年来络绎不绝朝圣者走过艰辛的路途来到这,不就是为了看这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他神奇诱人,西藏许多信教者的人家将冈仁波齐的图片与佛像供奉在一起,我们一路坐的汽车上就有一幅。冈仁波齐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象征,而且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

    山脚下突然跑出一群羚羊,它们慢慢跑过草地,好象并没有留意到我们的存在,我们这次并没有走近观看,因为不想打破这里的宁静和安详,直到它们消失在山后,我们才重新开动汽车前进。

    经过门色,就是说我们已经离开了普兰县进入了噶尔县,噶尔藏语意为“帐篷、兵营”。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因此得名。

    连绵几百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就在公里的左侧,山的后面就是印度,山脉刚好与公路平行排列,我们一路都可以欣赏到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风光。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相比,下面的峡谷地貌毫不逊色,碗延曲折的峡谷就如一条伏于喜马拉雅山脚的巨龙,凹凸的山脉就像是龙的鳞片,270度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喜马拉雅大峡谷就在我们的面前。
 
    到了那木加,继续向前136公里可到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我们要先去扎达的古格王国,所以拐入了去扎达的小路。走不了多远,就马上感觉到了地形的急剧变化。阿里之行一路都是大山大湖,一望无际的草原,进入扎达后,道路两旁都被高高的土林所围绕,汽车行进其间,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去,但见高平的山顶都被纵向切割侵蚀成一条条深深的沟壑,群山连成巨大的土林耸立其间,山谷下象泉河畔隐约看见一小片绿洲,这一地带就是一条长百余公里,平均宽度约30公里的象泉河谷,被地质学家称为“扎达盆地”。

    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绵延不绝。有的峡谷如两道高高峭壁,我们的汽车只能在峭壁下的小缝中通过,地势十分险要。有的土林又酷似一座座土城古堡,面积达数百平方千米,浩大壮阔,太阳也利用光线在勾画着不同的影象。

    走进峡谷,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雄伟多姿,蜿蜒曲折数十里,往往转一个弯又有一个异常壮美的景色。有的像两个勇士驻守在山岗,有的形似阿里巴巴的藏宝洞峡谷,荒原中寂静无声,地形陡峭挺拔,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仿佛四十大盗就埋伏在山谷上,就等我们进入他们的包围圈了。

    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土林山渐渐地从海底冒了出来,并愈来愈高,直到海水退却消失,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雨蚀冲磨风化剥蚀,从而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特殊地貌。

    7点半到达了扎达,扎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我问格桑:“古格王国离这里还有多远,古格王国遗址在日落下最美,我们可以赶到吗?”

    格桑说:“这里晚上9点太阳才落山,我们不进扎达直接到古格就会赶得及。”

    于是我们马不停蹄直奔古格,格桑又说:“去古格王国遗址要先到当地的文化部门写同意书,还要每人交上200块钱,去的路上有检查站。”

    我们连忙问:“哪怎么办呀,现在文化局肯定下班了。”

    格桑说:“我认识一条通向古格的荒漠小路,可以绕过检查站。”

    “哈哈,太好了,还可以省下两百大元。”

    汽车开进了无人的峡谷,因为河道的冲刷和改变,格桑也要不时下车观察地形来辨别方向,开着开着我们来到了一条小溪前。格桑说:“以前这里并没有这条小溪。”我和LC就跟着格桑下车察看,小溪不宽,但落差有点大,汽车的轮子很容易卡着,我们就沿着小溪分头向上下游走去,寻找平缓的岸边。

    我们走了几百米都没有理想的溪岸,只好往回走,回到原处吓了我们一跳,达娃和他的汽车不翼而飞了,很远的地方都没有他们的踪影,只剩下我们三人站在荒漠之中。我们只是下车察看,连水都没带,如果不见了汽车都不知如何是好,时间也越来越晚了,天黑前必须要找回汽车。我想:不是古格的鬼魂们把达娃他们变走了吧,当时荒漠的环境真的是好容易想到这些。

    突然听到了远处的马达声,接着就看见达娃的汽车在一处隐蔽的山后开出来了,原来达娃见我们下车找路,他也开着车去找地方过溪,结果越开越远。看见达娃失望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也是徒劳无功了。

    格桑指着远处山上隐隐约约的一点红色说:“看,那就是古格王国遗址的红宫,我们只要过了这条溪就可以到达古格了。”

    于是我们到处找石头填入溪中,把落差填得平缓些,达娃想一冲而过,但后轮还是卡在了溪中,我们惟有走到溪中一起推车,幸好小溪不是太大,几个来回终于把车推到岸上。

    我们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当我们开到古格王国遗址时已经是九点了,太阳的最后一线光芒正被关上,我们站于山下无奈地看着古格慢慢地消失在黑夜之中。

    格桑说:“现在天黑了,回不了扎达了,我们向守门人借宿一晚吧。”

    看不到古格的日落,就看古格的日出吧,我们决定今晚就住这里,太阳一下山,天黑得特别快,毕竟现在都9点多了,我们的汽车摸黑上山,其实并没有公路,格桑只是凭记忆向山上开,但实在是太黑了,有几次还开入了封闭的峡谷中,要在狭窄又凹凸不平的峡谷掉头可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又重新开出来寻找正确的道路。古格明明就在山上,却很艰难才开上去,因为黑夜的荒漠中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辨别方向。

    幸好黑夜中还有守门人微弱的灯光指引我们,汽车终于开到了古格王国遗址的门口,右边就是守门人的房子,当我们走进房子时,守门人都吓了一跳,他想不到这么晚了还有人来。看来格桑认识守门人,他们很快就热情地交谈起来。

    房子不大,有十平方左右,窗口前就是一张床,床前是一张小桌子,墙脚摆放着一副未完成的画,整个建筑虽然是新建的,但看得出设计是配合古格的风格的。

    守门人原来是一个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藏族人,后来来到古格临摹这里的壁画,兼做守门人,一做就十几年,现在看上去都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古格地处偏僻的西藏腹地,平常都很少人来,老人这么些年来都是如此孤独地度过,但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正是如此安静的环境,才能让他可以一心扑在临摹壁画的乐趣中。

    老人知道我们还未吃饭,就把他的饭和萝卜煮羊肉分给我们,我想今夜要挨饿了,想不到还有萝卜煮羊肉吃,当我抓起羊肉猛咬一口时,才发现羊肉又骚又硬,萝卜还是苦的,藏族人就是不怎么懂得烹调,浪费了美味的羊肉。我望向LC他们几个,大家相视而笑,在如此艰苦的环境还可以怎样,几下就吃光了,不吃还没得吃呢。

    守门人的床上也尽是关于古格王国遗址的书籍,精美的图片一下就把我们吸引了,我到现在才开始了解到古格王国的历史。

    公元815年,赤德松赞继位,大力扶持佛教势力,引起了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公元841年,赤德松赞被反佛大臣暗杀,其兄郎达玛继为赞普。郎达玛继位之后,以灭佛为名,消除异己,对佛教势力进行大规模镇压。加之连年灾荒,阶级矛盾越演越烈,终于引起了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使延续千年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西藏长期处于番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吐蕃最后一个藏王朗达玛的孙子、奥松之子班考赞于公元923年被起义军所杀,郎达玛的后裔逃往各地各自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其中班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带三名亲信和一百名骑兵,逃避到阿里地区,和原来阿里的象雄王国相结合,建立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三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贡的封国。

    古格王国世袭了16个国王,政权延续了700多年,才在战争中覆灭,但雄伟的古格王朝遗址迄今屹立在扎达土林之上。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在西藏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佛教,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在吐蕃王朝灭亡后,西藏进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古格王国一直是势力较大的王朝。当年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才使得今天千年遗址仍灿烂辉煌。

    提起西藏,大家就会联想到神秘的宗教,而现在西藏宗教的形成和发展,又是自古格王国一千年前的一件事开始的,古格王朝对于弘扬佛教所做出的贡献,不会因这个王朝在地球上突然神秘的消失而减弱,它的功绩永远是西藏宗教史上最生动、最感人的一页。

  古格王朝的第二代王阔惹,将王位让给其弟松艾,自己出家为僧,法名益西沃,当然政权实际仍在他的掌握之中。于是在西藏历史上出现了国王和系统宗教领袖集于一身的现象。益西沃依靠王权的力量复兴佛教,派僧赴印度取经学法、修筑寺院、组织人力翻译佛教显密经典。他听说印度佛教界著名学者阿底峡的名声后,便决心把他请到古格来传教。

阿 底 峡(Atisa 982 - 1054)
    阿底峡尊者于宋太宗七年(公元982年)出生在古印度萨诃罗国(今孟加拉达卡地区),汉名无极自在,本名月藏,法名燃灯吉祥智。尊者种姓圆满,父为国王善胜王,其兄为太子,其弟出家为僧,是受人尊敬的善巧大师。举国人民信奉佛法勤修善业。

    阿底峡11岁在那阑陀寺于多生师长菩提贤论师处得发心教授,又于持戒清净、具有无碍神通的杜鹃论师处听闻缘起性空深义,此后在游学期间又参访阿缚都帝波陀、莲花铠等十几位显密大德,尔后又去超戒寺从那洛波钻研显密两乘。

    29岁在大菩提金刚座摩底比柯罗寺从戒,学习戒律,又从法护学习显教经典。在1013年阿富汗的穆突起默德·伽塞尼的穆斯林军队最后一次侵入印度前,他去金地岛(今苏门答腊)从法称学习密法,并去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

    44岁时返印度,出任印度最大、最重要的佛教寺庙-超戒寺首座主讲(大上座),声名极盛,与宝生寂、觉贤、阿缚都底波陀、动毗波、寂贤等人一起被称为超戒寺八贤。每逢讲法期间,黑压压的人潮,就把超戒寺围得水泄不通。

    这样一位国宝级的大德,印度人当然不肯轻易让来自西藏的求法队带走他。 超戒寺上座甚至指责古格王朝的求法队,是窃盗印度国宝的盗匪,为了让西藏的求法队知难而退,要求古格奉献大量的黄金。

    古格虽然盛产黄金白银,仍不能满足超戒寺的要求,为了筹措迎接阿底峡所需的资金,益西沃不顾年老,亲自带兵进攻噶尔洛(位于西藏西北部的一个伊斯兰教小国),结果战败被俘。

    噶尔洛国王向他提出三条出路:
    1.改信伊斯兰教,立即可以让你获得自由;
    2.用与你身体等量的黄金赎身;
    3.以上两者都不从,就将你处死。

    于是,益西沃的侄孙降曲沃便在古格王朝势力范围内竭尽全力筹集黄金,最后还是差益西沃头部重量的黄金,当降曲沃带着黄金来到噶尔洛时,益西沃却不肯赎取自身,他命令降曲沃携带黄金去印度迎请阿底峡大师,以弘兴佛教。降曲沃无法说服他改变主张,遂挥泪离别了叔祖父返回古格,派专人携黄金到超戒寺去请阿底峡,而苍老的益西沃则被处死。

    阿底峡被益西沃的虔诚所感动,毅然不顾年老接受了邀请。公元1040年启程,他历尽奔波,经尼泊尔于公元1042年到达古格。

  阿底峡对于密宗精辟的讲解和对律学重要性的分析,特别是对显宗和密宗之间平衡的强调,使听者赞叹不已,使不少遗留在雪域继续传教的有造诣的藏族僧侣,聚集在他的旗帜下。他还针对刚刚恢复的佛教界所存在的认识混乱,显、密不断争论和修习次第上各执己见的状况,写了一本佛教经典《菩提道炬论》。这本书的出现,对于在雪域逐渐形成藏传佛教体系显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045年,原在西康学经的僧人仲敦杰微迥乃前来阿里,特请原拟返印的阿底峡去卫藏弘教。稍后,鲁梅四柱弟子之一的向那囊多吉旺曲等又共议派出代表去迎请阿底峡,终于自布让抵达卫藏。阿底峡在卫藏传教9年(1045-1054),先后到过桑耶、拉萨、叶巴、盆域、聂塘等地。由于阿底峡以及留在雪域的藏族僧侣的不懈努力,藏传佛教最终实现了教理的系统化和修持的规范化,走上了“上路弘法”的道路,进入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直至达赖喇嘛时期,阿底峡成为中兴藏密佛法的第一人物。

    阿底峡到达卫藏地区,是佛教复兴势力由阿里进入卫藏的标志,阿底峡的显密译著收于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的有百多种。他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后来形成噶当派。宗喀巴继承和发展他的学说,创立了格鲁派,传播到甘肃、青海、蒙古等地。

    经阿底峡大师和其他佛教僧人的共同努力,佛教再次在雪域高原兴盛起来,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其中以噶当、萨迦、噶举、宁玛、格鲁影响最大。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是由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僧人们的不懈努力和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的积极传教活动而拉开序幕的。 

    看完古格的书籍,也很晚了,守门人的房间旁边还有一间,但只有两套被套,我们有两套睡袋,我们六人只有四套被子,而且房间太小,也容纳不下了,就是说有两人要睡在野外的汽车上了。总不能让珊珊这样的女孩子去吧,达娃是司机,他掌握着我们所有人的生命,当然要休息好,这么艰苦的任务就让LC和我去做吧。

    我们的汽车就放在古格的门口,随着守门人的熄灯,我们就完全地溶入了黑夜之中,因为地处荒漠,没有一丝的灯光,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天上微弱的月光,正因为周围够黑,反显得月亮的光亮。古格王国遗址在月影下勾画出刚毅的剪影,那是一种来自远古的沧桑,美得能直达人的心中,把人的思绪带回千年之前,当时古格王国是何等的强盛辉煌,硝烟散尽后只剩下一座庞大的废墟。想不到我们今晚在这千年古迹枕戈待旦,别有一番特别的感受。

    远处传来“呜,呜”的声音,四周很静,声音虽小,却很分明。LC看着我说:“你听见吗?好象是狼的叫声。”

    “或者是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我自我安慰道。

    我们顾不得欣赏夜色了,都连忙跑回车上,我说:“听说狼很聪明,会打开车门。”我们又下车把每一扇门都检查了一遍,确认都锁好了才回到车上。

    在野外的气温特别的冷,我和LC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越夜气温越冷,我们就一件接一件地加衣服,到最后把全部的衣服都穿上了,还是觉得冷,我爬珠峰时都没穿这么多。

    汽车的玻璃都开始结霜了,LC提议道:“我包里有蜡烛,可以点来取暖。”

    我说:“不小心会把汽车烧着的,不要忘了我们身后还有一大桶汽油,而且蜡烛那么点火根本不够暖。”

    但实在是太冷了,不到十分钟我们就决定试一下,我们在汽车的地上小心地点上了十根蜡烛,把双脚放在上面烤,直把脚烤痛了才拿开,接着又烤手。我们就是这样通过手脚把热量传到身体里面。

    身体开始有一点的暖和,睡意又开始向我们袭来,我们开始迷糊起来,但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不能点着蜡烛去睡觉,太危险了,惟有把蜡烛都熄灭了,靠之前的一点点余温入睡,一直都迷迷糊糊,时睡时醒,直到古格的第一丝阳光把我们叫醒。


古 格 王 国
交 通:距离扎达县城18公里,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如不是包车前来,可尝试在县城南面的路口等便车,但车辆不多,偶尔会有军车经过。

门 票:普通游客80元/人,学生40元/人,外国游客200-400元/人不等。
 
食 宿:可住在扎达县城的邮电招待所、武警招待所、古格宾馆内,价格在25元左右。县城有3、4家小饭馆,那里菜不便宜,一盘青椒炒肉要18元,一碗面也要10元。

备 注:从扎达进入古格王国,需要先到公安局登记开证明,再到文化局申请同意书,还要每人交上200块钱。如果你的司机会走荒漠的小路,就可避开检查站。检查站都是荷枪实弹的军人,不要让他们以为你们是偷国宝的盗墓者,如果他们误会了可真的会开枪呀。

待续



----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   留言薄

精美旅游风光图片及精彩的第一手游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