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随笔小记>>人物谈说>>作家简介>>一无可悔的季羡林

主题:一无可悔的季羡林
发信人: bywind()
整理人: logon(2000-07-11 22:51:22), 站内信件
偶然在小西天的文友书店,买了本季羡林教授写的《赋得永久的悔》。这是人民日报
出版社编印的《名人名家书系》中的一本季先生选集。

我现在已记不起究竟在何年何月得到认识的机会,但我可确记早在认识他之前,我就
喜欢读他的散文了。只要一知道他在什么报刊上有他新发表的文章,我便千方百计去
得到一份,报纸的副刊也好,杂志也好,在“文革”前早已收集了不少;不过在“文
革”中都被“勒令”销毁。看着融融的炉火吞食了一大摞剪报,有如万箭穿心,不能
自己。十年噩梦醒来,他的散文集陆续出版,便成了我搜罗的目标。特别是这本《赋
得永久的悔》,偶然得到,不由我喜上心头。

季老是位学者,尤其因为他掌握的他国文字,有的已成为绝响。我在语言的学习上是
个失败者,固然除了英语外,还自学了世界语,又学习了法、俄、日语,兴趣广泛,
却心志不笃,所以到了眼下只能是个学英语的“二百五”,对于其它的语言,因为学
时即心猿意马,而且一暴十寒,早已还给老师;所以我对任何一位掌握各种语言的人
,一概十分尊敬,尤其是季老。我们两个都已是望九之人,不过我心中对季老是执弟
子礼的,虽然我知道他决不会收我这个浮躁之人做徒弟。我有此意,却永远不敢出口
,因为我怕他谢绝。想当年我未能考入北大、清华,实在是我“永久的悔”,然而晚
矣!

我也是个喜欢写写散文的人,但对那些引经据典、下笔千言的作品,实在不敢恭维。
当然文章长短不是衡量好坏的标准,有的人愿意写得长,有人要写得短,谁也不能横
加干涉,但说文章一定要引经据典,否则就不是散文,心里实在不拟苟同。季老是国
际有数的学者,可是除了他的学术论文外,他的散文还是以短以精传世,决不是在古
人后面学舌,从而敷衍成文,以写万言书为能。

在这本散文集《自序》里,季老以能与中国文坛几位元老的《名人名家书系》并列为
荣为快,因为“我只有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那就是写文章必须说真话,
不说假话。”并说他所以佩服他们,原因在于他们的“敢”说真话,他把这个“敢”
字说是“画龙点睛”之笔,由于说真话是“要有一点勇气的,有时甚至需要极大的勇
气”。

其次,他说文学家除了说真话外,还要有文采和深邃的思想,也就是有艺术性和思想
性。有深而高的思想,再有文采,才能感动人,影响人。近年他有种“怪论”,就是
应该把艺术性放在第一位。他的这些话,照我看,的确是“敢”字当头的,同时他还
说一些批评家“一定会拿起惯用分析的一把‘科学的’的‘解剖刀’来把包括美学范
畴在内的万事万物,解剖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解剖一下,“连活的东西都立即变成
死的”,反不如东方直觉的顿悟、整体的把握,更能接近真理。在卫道家看来,这是
大大的真真的“离经叛道”,然而这大概不会死人吧!

最后,则是文采和风格问题。他认为文章的真髓是“真”,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感
人的文章。他所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
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还,万事率意,切忌颟顸
”。他所最不赞成的是“刻意雕琢,生造一些极为别扭、极不自然的词句,顾影自怜
,自以为美”。他也不赞成平板呆滞的文章。他说这些是追求的目标,他自己也做不
到。但是当我读了集子里的四类文章后,加以辨析,他的文章基本上是走这条路的。
因为文章写得率真,深情感人,意蕴丰富,绝不是一眼便看到底的作为,有时老人的
幽默是为读者所能了然于心的。

我赞同他的意见,平时为文也加意顾到这些要求,但也只能做到“娓娓动听,耐人寻
味”而已。我所以赞成他的意见,就因为我以为这才是散文的正途。中国可以说是散
文大国,历史久远,足以自豪。但要永远立足于文学圣殿之中,季老的高见是应该为
我们所遵从的。(作者:冯亦代)

--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
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
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 来源:·Netease BBS nease2.gznet.com·[FROM: dcbpc58.szptt.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