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等待整理>>文学评论>>诺贝尔奖评委谈中国作家未能获诺奖原因

主题:诺贝尔奖评委谈中国作家未能获诺奖原因
发信人: jademan()
整理人: jessie(2000-07-12 03:11:57), 站内信件
《中通社》1999年11月05日 - 11:00



----------------------------------------------------------------------
----------


香港中国通讯社十一月四日专访: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谈中国作家未能获诺奖之
因由 

香港中通社记者罗光萍 

中国不是没有伟大的作家,这几乎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拥有数千年灿烂文化的
中国作家为何在过去一百年无缘于诺贝尔文学奖? 

二十世纪进入尾声之际,这个问题再成为关心中国文学人士讨论的焦点。具有逾
半个世纪汉学研究经验、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马悦
然一语道破天机:「最主要是翻译问题,很多中国伟大的作品还没翻译成外文,
因此外国人大多不能欣赏;有的作品翻译过,但不是译得不对,就是译得不好,
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 

来自瑞典的马悦然教授今日应香港公开大学的邀请莅港演讲之际,于其下榻的酒
店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谈到中国作家与诺奖的一个世纪的情意结,曾力争中
国作家进入诺奖殿堂的马悦然坦言,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感慨地说,若在二十
年代:「有人将鲁迅的《呐喊》或《旁徨》译成外文,相信鲁迅已获奖了;再如
果,当时有人将沈从文的《边城》翻成很好的英文或其他外文,沈也可能获奖了
,我认为,沈从文是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到我后期将《边城》
翻成瑞典文时,已太迟了。」 

曾有学者质疑,中国作家未获诺贝尔奖与政治因素有关,马教授认为并无关连。
他说「譬如,我从没见过表达种族意识的作品得过诺贝尔奖。当然过去几十年中
国文学由于需为政治服务,而缺乏个人创作的领地也是一个因素,改革开放后,
由中国文坛又进入了蓬勃期,出现了像顾城、阿城、冯骥才、贾平凹、苏童、王
安忆等这些杰出的诗人作家,令人鼓舞。我相信中国作家的诺奖梦在下个世纪一
定能实现。」 

马悦然教授于一九二四年生于瑞典,曾在中国生活多年。马教授是一位卓越的汉
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大师。他曾任驻北京瑞典大使馆外交人员,并在乌普萨拉
大学、东方及非洲学院(伦敦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及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 


马教授钻研的汉学范围包括古汉语文学、历史语音学、方言学及现代中国文学。
马教授用瑞典语翻译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近四十本,包括《水浒传》和《西
游记》。 


--
爱天马行空的你,爱探索天外秘密的你,
请高抬贵手到网易版务/开版申请,
投“X-档案”一票!谢谢!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90.12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