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an(whian)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9-05 10:18:32), 站内信件
|
【 在 gd-ldh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也太久没再读普希金的作品了,当时觉得他的诗极有灵气,读起来很有味道。倒是对他的两篇短篇小说《黑桃皇后》和《驿站长》印象颇深。呵呵~~有时我也挺怀念学生时代的,现在很难得同时有心境和时间来好好读一二本好书了,您提到的那篇《艺作品的本源》我一定找个时间好好读一下。老实说我对您的阅读方式同样充满敬意,浮躁的社会能够这样对文化思想作深层的思考的人也许不会有太多的。
您在文中指出,作品的灵魂性因素是作品的艺术价值。我很高兴看到你这么说,因为这也正是我一直坚持的看法,作为文艺范畴的一分子,文学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是必备的要素,而首先它是艺术。艺术价值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作品的一切艺术要素——当然也包括思想——的结合。而作为一个整体有时就很难分清什么比较重要什么比较次要,正如一张脸的五观,你无法说那一部分是次要的。那么这就有一个取向问题了,比如李杜韩兄您是从这种艺术价值中发现您认为伟大的思想,觉得这才是文学的真正价值,而对我而言,我认为艺术首要的任务是创造美,我相信真正的美同样具有心灵的震憾力,同样可以引导人们去思索。例如在欧洲的中世纪,人们在宗教极端的禁锢中偶然看到古希腊雕塑,那些完美的躯体让人们发现,原来人本身是这样美!这样的震憾激起人们解放自身,解放人性的渴望,最终引发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人类有着超越时代与种族的共性,这是毫无疑问的,能把这种深层的共性通过文学艺术揭示出来的作品固然可以是伟大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只要是这样的作品就具有伟大的艺术价值,我倒觉得艺术价值是否伟大取决于作品创造出来的美能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些深层的东西有机地结合,并深深感动和触动读者。我之所以会如此热爱《红楼梦》,是因为我在这部作品中读到让我心灵震憾的美,在这里我们民族的独特艺术与我们传统思想文化结合得如此完美,而这种结合决非简单的组合,更不是自我陶醉的炫耀,而是作为一个有机艺术整体向读作作无声的倾诉,而且这种倾诉显然已经触动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所以让人沉重,发人深思:原来人性是如此复杂矛盾,人世间的“情”是如此的美丽可贵,而我们却一直在不经意间把这些统统扼杀,只留下僵化腐朽的躯壳,我们曾有深邃辉煌的文明,但现在却在顽固地服从早就该进入坟墓的社会准则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解说红楼梦有多伟大,因为这远远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是想说红楼梦的所包容的思想内涵也许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但这并不妨碍其艺术价值的伟大。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一种传达途径,然而人类的智慧并不仅仅是“道”。
谈到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学,其实也并不一定如您所说的是人类人文创作的所有维度的共性的一次结集和爆发,这个世纪是人类经历着前所未有灾难比如战争,比如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另一方面人类又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发展,比如科技,比如经济。面对这种几乎是突如若来的巨变,这一时期的人文思想的发展却有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了,一向崇尚思想的西方文学这时反而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形形色色的流派其实正是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人文艺术的浮躁,人们在精神上一下子仿佛迷失了自我,有人高呼“上帝死了”,即便是海明威宣扬的所谓“硬汉”形象也多以失败收场,这其实也是有些底气不足的嫌疑。其它各种突破或者自称“超越”传统的“重要著作”虽然呼声极高,但也许还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