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2年 文集目录>>gd-ldh(李杜韩)>>再致伊洋妹妹

主题:再致伊洋妹妹
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9-05 10:16:36), 站内信件

    伊洋妹妹,您别生气。我上一帖有不宽恕祖先、对中国封建统治彻底否定的味道,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对我们所有的祖先否定,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的否定,而是对整个封建专制政治的根本立足点的否定。这是站在历史的现在上说的。
    中国文化中特别是封建政治文化中的主要部分和核心内含,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请它不要象冤魂那样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徘徊!
    我觉得,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必需要有这股气概才能使中国有个全新的面貌。中国人要走现代化之路,有富强和振兴,从根本上说,在相当一个历史期内,最大的敌人不是西方,而是我们自己!为什么要走现代化,因为历史是这样发展的,因为中国不走现代化的路子,就死路一条,一个伟大的国家就会衰亡。我们要自强不息,就要以我为主,走现代化的道路。其中的阻碍,最深层次的是我们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还有许多封建社会遗留的残余。封建统治的本质并不是人人都生活在幸福中,不是对人性的普遍尊重,不是艺术的自由,而恰恰是相反。中国的封建,是皇权高于一切,社会的结构是权力与贵族的强强联合组成的金字塔,那有老百姓说话的空间?那有艺术家自由发挥,为艺术而献身的空间?这种统治术从先秦至汉代,达到极高境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您以为是原汁原味的继承孔孟思想吗,已经不是了。“挂羊头卖狗肉”,这是统治的惯用技俩,在“圣人教训”的大旗下,统治高层一早已经出卖了最优秀的中国文化!
    请伊洋妹妹读一读我们的著名史书吧,里面涉及的封建统治的黑暗、恐怖和荒唐,触目惊心。我这里略举三个《史记》和《汉书》中提供的个案,是从我从前的笔记中提取出来的:

   (个案一)汉代平民的遭遇。汉代的人口几增损,至西汉末年平帝时达到民户12233062户,口59594978人,被班固称为汉之极盛。而其中人口最多的是自耕农和奴婢。(资料见朱伯康等著《中国经济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自耕农本是自由身,除了政府的赋税徭役要服之外,他们不是奴隶。但是,这些社会基础层面的人是生活在什么光景中呢?《汉书 食货志》引晁错的话说: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殆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如果说农民因为耘作生产力的落后,天灾而导致艰苦贫困是“天意”,那么,极重的赋税和徭役、官府劣绅的巧取豪取,则绝非轻而易举地说成是经济问题了。《汉书食货志》中有以下描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命运更为悲惨,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引自《中国经济通史》上册)
    据经济史家分析,西汉平帝元始年,中国人口平均亩数为十三点八八亩,质帝本初元年则为十四点五七亩,这个数字不可谓不高。但是,这并不是农民实际占有的土地之数,众多的土地在买卖中落入了富绅商贾、豪门官坻中。成帝时有一个叫张禹的儒生,成名后当上官,官越做越大,“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汉书 张禹传》,通过买卖或贱价强买土地实现土地兼并是秦汉间一种极为普遍的形式。大臣贡禹上书元帝就说:“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负有十二之利,而不租税。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謇暑,卒草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在汉代的中后期,这种土地买卖兼并,民间的农民失业、流广者不计其数,极度贫困者,要么沦为奴隶,要么就成为盗贼。这些问题严重到中央政权出面干涉,这就有了汉代的限田和度田,但终归失败,因为这深深地触及了官僚豪强的利益。钱可通神,有钱连朝庭都可以对抗,东汉初期,朝庭为了恢复生产,下命在全国核实垦田数,为整顿税源作准备,而各地的大财主多采取不合作态度,而地方官府慑于这些地头强的势力,也不愿来真的。光武帝大怒,严惩失职官员,这引起了绅士的恐慌,反抗随之而起,“群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杀害长吏。群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这样,这个度田也只得不了了之。
    在这种制度和社会中,农民的光景不悲惨才怪。这绝对不是仅是经济原因造成其社会地垃的低下,而是一开始,有阶级社会起,他们的地位就是低贱的。

   (个案二)如果说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发达,许多机构设置、行政手段、管治运作,比西方就早熟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这的确是事实。如果不说这些统治机器的本质而单就国家制度的模式现象来谈,我完全赞成伊洋妹妹您说的“完美”。中国的政治智慧,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中国人老早就知道管治之道在于“人治”,“人治”要从根基上来巩固,一定要“器物”“典章”,需要严密的机构运作,这些机构的布置非常讲究,彼此互存也彼此制约。但是,相对于整个封建皇朝的管治来说,“典章衙门”只是“毛”,“皮之存者”乃在观念,自汉代而下来,不断完善的统治与被统治的观念,这种观念天下皆知,要你打心眼里承认它是合理的。这些观念的一个最突出点就是等级制。
    等级观念发达得很早,尽管不是牢不可破,但仍旧是森严的。《礼记》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候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天下之事,莫大于祭,祭必先讲礼,礼必讲身份,身份必涉及出身,其次才是辈份。出身就是等级的体现。若果不然,为什么只有天子才享庙祭,而平民只能是祭于寝?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神灵观念,本身就含大量明显的不平等,反不及犹太教等一神教。刘姥姥进大观园,那种颤颤惊惊,凤姐的态度中的细微变化,都可以非常生动体现了中国封建文化中的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鸿沟是多么的宽。
   “民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这句话在现在中国,不少地方仍然是活生生地有效的!可怕吗?太可怕了!


   (个案三)如果说人治的特点是极少数人超越于制度之外而操纵着国家社器,那么这些人的心灵所需如果一旦制度化、神圣化,就会出现失范的现象。这在封建统治的两千年内屡见不鲜。且举汉代为例。
    汉代还有一些极为荒谬的事情,就是凭借天命符谶,进行行政管理,处理国家事务的,屡见不鲜,在我们看来甚为儿戏,这是历史上非常闻名的。例如,汉桓帝时,黄琼为司空,与皇帝意见不合,因为“地动策”而被免职,后又任司徒、太尉,又因为出现了日食天象而被免,再后来复任司空,都因为出现了地震而被免职。最可怜的是两汉一代名相翟方进,他博古通今,知晓天文地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地理学,其实就是星相学、地舆学之早期学说),号为通明相,深得天子器重。但是到了他任丞相的第九年,即绥和二年,天、地、人都显怪象,有人对他说,在这九年中天三次日食,星孛荧室东井,荧惑星守在东方星宿之位;岷山崩,江水壅并逆流;有传言井水外溢,果然如此。这天地人三端都呈异兆,巩是凶象。果不然,朝庭议定此事,一个大臣贲丽就说出现此等凶兆,罪在大臣,大臣应当服罪。汉成帝马上召翟方进进宫,把此番话告之,翟深知很可能是代罪者了,回到家里还未来得及自杀,皇帝的召书到,赐他自尽。(见《汉书 翟方进传》)象这些谶纬度与政治的故事多的是。
汉代的学术,儒生要有出头之日,善解纬书,几乎是必备的本领。由于纬书以儒家经典为思想底蕴,但很大成分揉进了阴阳五行、黄老道术和民间信仰的杂七杂八色彩,汉代的学术质量显得受到影响。谶纬对天人之学(天人感应)的极端发挥,到了无度的地步,主观任意,谬种流传。


    (个案四),中国战乱时期的破坏力,也是世上少见的。仅举大家熟悉的《史记  项羽本纪》中三个故事:楚霸王火烧阿房宫;他占领咸阳后想回江东,有人议论:“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他听到了,马上拿这个人烹了;秦将章邯带大军与项王作战,被楚军困而降,秦兵吏私下议论,对在秦的父母妻儿挂念,项王知道了,与黥布、蒲将军密谋,一夜之间在新安活埋秦朝降兵二十万人,二十万人啊,而且是降兵降将,其残酷到了什么地步,世上哪有一个民族在一次战役之后有这样的“大手笔”?
    这种残酷,在没有切身体验时,民间的反映是把残酷的屠杀者描绘成旷世的英雄,被当作“美谈”流传千古,君不见楚霸王的形象么?君不见三国英雄的形象么?君不见《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形象么?这些人,哪一个没有大量屠杀过人。他们杀的都是十恶不赦的?他们战功从何而来,在“忠义”“肝胆”的神化之下,在“斩瓜撤菜”“如入无人之境”的描述之下,隐藏着的是血淋淋的残暴和人性的扭曲!
中国封建社会,杀人的是非曲直,可以根据统治者已经宣传的观念,民间自觉地改造了,那个精神世界,整个地变成黑白颠倒的“染缸”。


    这样的个案如果想找,随处可见。类似的政治失范时期,代有不断。如大家熟悉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炽盛给唐朝带来的致命打击,如宋朝的农民起义,如明朝的大内制度所带来的党伐之祸,清朝的文字狱到太平天国和被西方强烈的侵略。整个中国封建统治时期,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灾害绵绵,统治集团内斗争多样,尔虞我诈,党同伐异,奸臣弄朝,那一个朝代没有这些?哪一个朝代的灭亡不是根本原因来自其内部统治的失控?而代价最大的是无数的平民老百姓,生死不见于后,人命如草芥,如蝼蚁。中国史书最巨,记载最详实,公认是世界之最。从这些官修的史志中,我们也无法下一个结论:中国的封建统治是完美的,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广大民众是“合理”“和谐”地相处,如果有那只是统治者的“粉饰太平”,可信吗?
    后代学者,尤其大陆之外个别学人,完全不看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仅从统治系统和运作依据上,就以中国的封建统治“描金绘彩”,对这部“完美超值的杀人机器”完全回避,我真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在哪里安放。这里说不仅显示不出中国文化真正优秀的部分,而且对现在的中国人的智慧良知是一种极大的污辱。
    
    伊洋妹妹,这是历代皇朝为其统治作借鉴之用而修的史志中的例子,里面都尚且有这么多随处可见的令人发指的黑暗、恐怖和血腥,可何况那些真实的老百姓身上发生的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除了少数的贵人和有些知识文化能够考取功名的仕子之外,历史上绝大多人是“命如草芥”的,官要你怎样你就要怎样。为什么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如此的渴望好官,这里有多少的痛苦和辛酸啊!

    当然,我要补充的是我对中国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是充满敬爱的,我是非常受益和陶醉的。然而这些部分基本上属于离政治比较间接的东西。越是政治的越典型的封建的宫廷文学、御用文学,越没有价值可言。当然,这些问题我认为朋友们不会误会我是在全盘否定中国古代文明。这里就暂时不谈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