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珠箔飘灯 散记杂谈>>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乱眼感潇湘)>>青山如黛 玉说纷纷>>偏偏惹到了林妹妹 (一)

主题:偏偏惹到了林妹妹 (一)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3-16 17:00:17), 站内信件
       偏偏惹到了林妹妹 (一) 
    ......同林妹妹一比高低。我着实被吓出 一身冷汗。好在中途也
流了产。林妹妹生性咬“尖”,倘若被气个好歹的,变成个植物人以后
中国的万代子孙们看谁去?......
    洋夷人生性好比,比哭比笑比与蛇同厩;比得好能上那个吉尼斯, 
流芳百世。......演绎新今古奇观。你说当今世界有多热闹! 
    ......中国人好骄傲,也好健忘。你看那红楼版里成天的叫嚣着红
楼如何的好,什么“世界之最”的--忘记了中国的一句警世名言“骄傲
使人落后”;洋人们就不是这样的哲学,法兰西人,奥地利人,意大利
人,英国人,美国人就为他们自己的艺术骄傲。非但骄傲而且还自豪,
据说这是他们的什么民族感,什么文化人的风骨。而且,愈发骄傲,文
化进步得愈快。你看人家吹捧什么的广告词,什么好听就用什么,把好
话都用尽了。在中国,小小的捧上一下,就有人替洋人来翻白眼。这世
界真是反了去的。 
    ......
    他中国人有句自己给自己壮胆的话:能让人打死不能让人吓死。所 
以就是吓得尿了裤子,也要告诉洋人:你再“资本”,再先进。我们就 
是这样的破烂,就有这么点家底。你是英雄,我是好汉--怕你做甚? 
    我先自我吹嘘一曲,......
    夫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渊源留长。人杰地灵,人材辈出。 
风雅离骚,儒墨道法硬是创造出个中国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来。汉赋唐 
诗,宋词元曲,清代小说一时间作出多少千古绝唱? 
    中国人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硬是造出一个社会的形态来: 
    中国封建社会从它的政治制度,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思想文化的 
理论基础。 经济生产循环,律法和民众的道德伦理都是很严密,细腻, 
成熟完善的。体现出中国人的深刻的内涵,细腻严谨。创造了我国历史 
上的辉煌。在世界诸国的封建社会的形态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和任何 
一个国家媲美。如果我们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把中国的封建社会定格成一 
副照片或一副图画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说它是精美绝伦的。中国人创造 
出的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中国人对世界社会形态史上的巨大贡献。  
    中国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不但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上层统治阶级, 
也深刻的影响着被统治阶级的广大民众。使社会中矛盾的双方共处,相 
互依存。“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的制度太稳固了”。合理的,和谐的 
政治游戏使中国的社会始终在同一层次上打转,上升不到更高的高度。 
    中国封建社会宛如一部性能良好的机器。它运转的长期性是必然的。 
没有什么自身的动因能让它自己打破。谁能说这里没有思想文化的巨大 
作用呢? 
    《红楼》里的赖皮和尚,道士唱道:“好便是了,了便不好。”果 
然。好便是了。学不完的先辈遗产,唱不尽的文化辉煌。使中国人变得 
固步,中庸。受尽了婆婆气的媳妇,当了婆婆有给媳妇气受;男人们都 
学会了克己复理。整天的花前月下,吟诗做画。大观园里享受不尽的儿 
女情长。终于惹得尤利大叔叩门于虎门--如果没有尤利大叔踢开大门, 
中国的封建社会说不定会运转到什么年代。不用外力中国是没救了。  
   ......
   中国是落后于世界了。但中华毕竟是中华,天不该绝---“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行将就木的曾经辉煌的中国封建 
文化拼力的最后一搏: 
    古有女娲氏补天,挽救苍生;后有曹氏雪芹赋《红楼》硬是造出个 
惊世巨著来,以补中华近代文学史之空白。 
    《红楼》在愚钝的国人看来,它妙就妙在硬是就几个小姑娘的爱情 
之说,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上至娘娘下至长工“家的”数以百计的不同层 
次的人的形象,性格发展所演绎的故事情节,刻画了当时的生活经历的 
画卷。---《红楼》就是在人物形象开展的故事中将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 
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生活习俗说它个淋漓尽致,生动,深刻。 
    说它是完美的达到了文学艺术的功能,说它是中国小说体裁艺术形 
式之最。是恰如其分。 
    满纸荒唐言,一把伤心泪。都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十岁的俊男靓女们看《红楼》,喜欢什么“金木良缘”;那贾 
雨村,甄士隐级别的人物看《红楼》还理会什么宝哥哥,林妹妹?贾政, 
贾母级别的看《红楼》会关注红楼里人物的皮肉? 
    只听说有人可以倒背红楼,可谁敢说他弄懂了红楼? 
    谁看了红楼都会感觉到是乎有什么说不出来的沉重,可谁去想过这 
种沉重究竟是什么? 
    ---俊哥靓妹们昏天黑地的去爱,以死相争。谁能说清楚他们的爱? 
爱他们爱的象“心肝儿肉”的贾老祖宗,贾政,王夫人等有谁去在乎了 
他们的小儿科游戏?又有谁能说清楚老家伙们的爱? 
    谁敢说红楼里真正的主题是爱情?谁又敢说红楼里真正的主题不是 
爱情? 
    谁敢说红楼里真正的故事就在宁国俯和容国俯里?谁又能说故事不 
在宁国俯和容国俯里? 
    埋藏在人们心里的沉重谁可以去说清楚? 
    ......
    毛泽东那样的政治家以他的“职业”敏感于林妹妹的第四回; 
    文学家们以他们的“职业”敏感第五,六回; 
    喜欢诗词的,美食的,服装的,园艺的,人文的,习俗的。。。谁 
都会在红楼里得到“欢喜”。真正是飞鸟各投林,皆大欢喜。 
    说红楼里情绵绵意切切的描写,话语,诗词歌赋能把你搞得个神魂 
颠倒那都是俗套,但这是他尤利大叔的强项? 
    曹氏雪芹岂是平庸之辈?他写红楼可是通了中国的天的,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其先祖与皇帝之交其谊绝非一般,眼见的中国皇帝几件御 
批,皇族也干苟且之事,为他曹雪芹开了后门;皇帝的寥寥数言足已让 
人为其文才折服--文化之功底厚重,非同小可皇上就是皇上,可不能小 
看。两代皇帝对曹家的褒贬,使曹家享尽了荣华富贵,受尽了贫寒凄凉。 
不然红楼里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牢骚? 
    曹氏雪芹绝非是听客和看客,他亲口吃过了,亲身穿过了,亲眼见 
过了,亲身爱过了。如果没有那“满把青光护玉栏”和“转眼枷锁抗” 
“贫穷难耐凄凉”之历如何能“蓬犏茅缘,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 
写下这惊世之作。 
   ...... 
   观《红楼》品味孔丘之“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何为“习”?我以 
为“习”为“悟”也;立杆见影非悟也,十年八年,三五十年悟出道理来 
实在不能言“迟”,甚至是一生悟出学的道理来实属正常。悟出来才能享 
受其“乐”。 
    孔乙己有了钱,他可以“排”在桌子上享受做人的“得意”若是他留 
了洋,不会再排出来几本洋字码的大书来再享受他的“得意”? 
    孔乙己先生也算是中国的文化人,保不定他对中国的诗词歌赋出口成 
章。他就是在桌子上排出了北大,中国师大,剑桥,哈佛的博士后文凭来, 
他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晓得多少?--他没有中国文化的“中国气”!没有中 
国文化人在理解中国文化而得来的中国文化人的傲骨。会摇头晃脑的吟颂 
诗词歌赋就是了解了中国的文化?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