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enrysheng(映雪)
整理人: yerk(2003-03-22 19:35:48), 站内信件
|
以前读署名项羽的《垓下歌》时,总陶醉于项王的豪情气概和英雄情长。及长,读《史记》时方知这首流传千古的《垓下歌》是节录于太史公的《项羽本纪》,总觉得其中有文学加工成分。《史记》被冠于二十四史之首,并不单是它成书早,而且《史记》的文笔传神,妙不可言,列于诸史之首,无可非议。不过《史记》里面为渲染环境,烘托情节,掺合了大量文学描写,这些描写无不精彩出众,广为流传,但就这些部分能否作为信史就值得存疑了。
今读到清代周亮工的一段话,节录于下:
“垓下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亦何暇更作歌诗?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吾谓此数语者,无论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造化,代为传神。”跟我的看法不谋而合。(注:《史记》记载中,项王作此歌时虞姬还没死,只是四面楚歌之时,周亮工前面说得有点不稳妥,不过他后面的说法我是赞同的。)
不拘泥于历史,虽然是有点苛求于古人,钻牛角尖,但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亦不失为一件美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