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八桂飘乡>>【个人专辑】>>★个人专辑 一>>星星★yingying211>>颓废之美丽——品评安妮宝贝作品

主题:颓废之美丽——品评安妮宝贝作品
发信人: yingying211(乖星星MM)
整理人: yingying211(2002-09-03 17:07:43), 站内信件
                                  颓废之美丽
                                       ——品评安妮宝贝作品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美丽都是毫无争议的。很多时候,美对于不同的人是因人而异的。或许你会认为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具体的美与美学意义上的美是有着本质差别的。可是事实上直到今天,都无法有人能对于美的本质作出一个极为准确的回答。因此至于美,只要自己认为那是美的,就没有人可以将这样一种没有任何物质承担的形上的东西否定掉。

    其实很不喜欢将一部作品拿来做美学意义上的分析。毕竟有的时候,美是无法有语言来表达的。而且美丽是没有理由的,这样一种纯粹的,精神的,毫无功利可言的仅仅存在于人意识深处的东西,想将其骤然地表面化,语言化,实在有些强人所难。但黑格尔又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尽管是感性显现,但它又与理念有关,因此努力用文字来表达心中对于安妮宝贝的一些作品的审美体验。

    作品以美为创造目的,达到某种意境,就会觉得它非常美。文字过于饱满圆润就会显得陈旧过时。在安妮宝贝这样一位出生在70年代,生活在大城市,自己的作品又是建构在互联网上的作家的笔下,你看到的并非是那样一种刻意地流畅,她的文字是跳跃的,不,应该说她的思想就是跳跃的,她习惯将几种毫不相干的事物,用一种你无法看懂的的关系组合在一起。但是这样的组合又是你可以接受的。你无法清楚地明白它的意思,但在某种暗示下,你可以模糊地把握它的内在指向。也许文字勾勒的那样的一种情绪,环境,情节都让你似曾相识,潜意识中沉淀了某种记忆与之契合,此时你会产生一种共鸣。这样的文字要是圆润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幸好她的文字没有那样一种正统地,主流的健康,她的文字可以说是病态的,病态的附加物便是:颓废,靡烂,干净,简单。让人体验的到一种美丽。另类的美丽吧。

    她的代表作是一篇叫做《告别薇安》的写如今非常前卫,非常时尚但又非常不入流的网恋的。这篇小说第一次呈现出她固执的颓废,直到后来读她的随笔,依然是一如既往地颓废。我很惊诧一个人能象她那样发自内心地颓废。我一直怀疑在她的生活中是否有阳光。有人说她的颓废是装出来的。我只是觉得颓废这样的东西是装不出来的。不信你可以试着装装颓废看。她里面的故事没有结局,没有未来。小说中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独的。放逐灵魂在世界的边缘没有未来没有退路。诺言有时候是冰冷的另类的。曲高和寡注定是孤独的 。其实不过是情节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一个自私而现代的上海男人,秉承着老上海的优雅传统,只穿棉布衬衫,用草香味的香水,当然也秉承了上海男人的冷漠与现实。他抵受不住寂寞的诱惑与一个同样抵受不住寂寞诱惑的女同事发生了关系,不定期地,两人有了纯肉体情缘。然而这个美丽的女当事人无法把肉体从感情中完全抽离,她高估了自己的理智,也低估了自己的感情,结果为了这个不值得的男人而自杀。这个男人当然因她的自杀而震撼,彷徨不安,在这个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若即若离的不知是否可以称之为网上情人的薇安,为了平息他自己澎湃的思潮,他苦苦地等候她的电话。然而薇安毕竟像是一缕轻烟,并不想幻化潜入他的生活。

    一个奇怪的女孩。站在身体外面,冷静地看着自己解剖自己。流出的血,只能刺激视觉,看到红色。却感觉不到痛。自己和自己是不相干的两个人。“其实他害怕的只是被寂寞谋杀。没有对手。在现实的人群中,他的视线穿越过城市在楼群间的狭长天空。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摘自《告别薇安》)而读安妮宝贝的小说,谋杀你的将是安妮宝贝的寂寞。帕格尼尼的小提琴、KENZO的青草味香水、蕾丝文胸。这是安妮宝贝用1%的眼神关注的外物。其余的,她只关注自身。她总是懒于关注自身以外的东西,有时连自己都会被忽略。于是,空白。她若无其事、却残忍的叙述。正如帕格尼尼的两根弦。有时会让你被谋杀。颓废从文字上浸润开来,散入空气,让人窒息。你潜在的颓废就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落入了她的圈套,同她的颓废融为一体。清新的颓废,很安静,没有压迫感。

    “一个美丽的人在黑暗中行走。那种孤独的感觉。”——安妮宝贝《衣锦夜行》。我想,安妮应该是一个经历过一些沧桑,却顽强地保持着一份自由的心境和灵魂的性情中人。读她的那些故事,有时候你会搞不清她究竟是在写小说还是在写自己。故事的主人公永远都叫安蓝,与她关系密切的男人或男孩总叫罗或林,这个男人还有一个亲密的女朋友:乔。但故事的情节却千差万别,有单纯而无望的爱情、赤裸而无爱的欲望,有精致而忧郁的情感,也有痛苦而无奈的现实。但她的印记不变,或许是亲身经历,也许只是想象、观察,但都可以看到她的影子。这些故事无一例外的,都能从中读出颓废、伤感、忧郁、无助、失望甚至绝望、自恋、坚持……但突然的,你又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丝短暂而强烈的爱,对生命的梦想,不断放弃的执着。那瞬间的凄美,让你燃烧。“有些美丽灵魂的声音是寂寞的,但是依旧会有人听到。”

    安妮说喜欢描写死亡。因为死亡是诡异美丽的另一个开始。安妮又说喜欢写爱情,因为它是人性里最空洞美丽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她喜欢的这两个内容是否又都是她颓废的另一种表现。只是她对于死亡的描写,多是自杀。因为即使是他杀,也是被期待而鼓励的。这是安妮为不合理的美选择的合理的结局。在《告别薇安》里也有。但这次自杀的不是主人翁。主人翁选择的是告别。这是一种比自杀更无助的死寂。

    安妮是自恋的。由此也融不进其他。人或事。一种不被欣赏、也无须由他人欣赏的美丽。她的小说是一面镜子。她站在镜子外面看着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一根似动非动的发丝、耳轮上细致而调皮的绒毛。这种美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因为它的存在只相对于一个人。她喜欢。而厌恶。厌恶世界与自己的美丽相冲突。

    安妮的小说里没有主人翁。因为主人翁是指在各种关系中处于事件中心的人。而安妮的小说中的人物却逃离了关系。他们各自分割。隐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他们各自的孤独中,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安妮的小说只有黑暗。或者是半明半暗的灰色。即使偶有亮光,明亮的阳光也象生活一样让人感觉局促。安妮隐藏在黑暗。与世界隔绝。却希望“有个人在风中会闻到我的清香。会一路寻找过来。”正是这种绝望中的希望到希望中的绝望,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无尽叹息。所以看尽她的颓废你会发现,这样的颓废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颓废。或许它的形式依旧是消极的,但就其消极的表面后面蕴藏的确实一种积极。没有任何人可以为积极规定一种形式,谁敢说颓废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积极。而且颓废之中总是会产生一种疼痛的感觉。这样的痛不是肉体上的,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心痛。心痛里感悟,在伤痛里去体会人生的无常和无奈。只是伤痛过多会让人窒息,窒息之前被颓废所麻木。安妮的确是精心安排过。

    审美经验是很独特的东西,它不需要理论的推论,它只是非功利的愉悦,非概念的普遍感觉。没有定型的模式,它来自人独立的意识,无目的和目的性。人的心灵在审美状态中处于完全和谐的状态,内心没有分裂。在读安妮的作品,进行的正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你在读的一开始就是无意识的,不知道自己的意识何去何从,就凭借着她的意识带领着你的意识在她所有潜在的情绪中飘荡。也许是因为始终与安妮书中那描写的种种保持着某种距离。因此可以在很旁观的角度去俯视一切,去领会字里行间根本掩饰不住的一种颓废的美丽。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