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qcsf()
整理人: jessie(2000-07-12 03:08:48), 站内信件
|
哲学与人生
诗风
1997年10月
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传统是一部哲学,宗族是一部哲学,家庭也是一部哲学。 当一个中国人度过他的一生,也就完成了一部关于他自己的哲学,只是他没有写 成文字,再加进一些形而上学的推理,使它成为一部有体系的哲学。中国人的哲 学早就跟传统,宗族,家庭水乳交融,不需要文字,不需要逻辑,我们中国人就 这样活了两千多年。
当我读完母亲给我的那套西方哲学译著之后,我发现东西方哲学的差异就在 于:东方哲学是一部生活法;西方哲学是一部自然法(人性法)。
然而,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哪个时代,人的天性都是一部不可磨灭的哲学。 不管启蒙思想喊不喊“不自由,毋宁死”,人本来就生而自由,哲学家喊了,唯 一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应该有的东西,现在却没有,这是一种不公。法国人听了 便热血沸腾,拿出家伙去革命,要是法国哲学家在中国喊自由平等,肯定会被笑 话:“自由平等算老几,凭什么叫我上街搞破坏!”,聪明的政治家会使用适当的 语言:“种地就要有田产,跟老子干,将来分田分地就有你的!”,他在逻辑上 使用的是这样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不自由,毋宁死。
小前提:没有田产就没有自由。
结 论:你没有田产,所以要么死、要么闹革命。
中国人不那么容易头脑发热、热血沸腾,要求他们有忍耐某个官僚的克制比要求 他们有绞杀那个官僚的冲动要容易得多(青年学生又另当别论,因为只有当他踏 出校园,走进社会,而传统又战胜了他的天性的时侯,他才是论文里所描述的中 国人),所以一个官僚要使他的权力长久,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抛出“政治稳定、 循序渐进”的口号,人民一定会点头诺诺,而且大呼领导英明。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人现在这种状态是某些文化上的错误累积的结果,中 国人并不一直就这样。我不想花很大的篇幅去论述先秦时人民是怎样的勇悍,这 些工作留给历史学家去做。我只想说:中国人现在就这样!
即使中国人现在就这样,但他也不是生来就这样。婴儿呱呱落地的时侯,对世界 一无所知,没有概念也不懂得推理,一切都听任自然(所以有人说最伟大的哲学 家是婴儿),他怎么为社会所制,逐渐沦为俗人,这个过程在中国就好象DNA 遗传机制一样奥妙。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分析一下自己是怎样在传统、宗族、家 庭的环境中成长?又怎样的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念?
我母亲生我的时侯,文革才刚刚结束,那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片废墟, 但人的精神总要有所依靠,于是人们开始求索,有的人求诸西方,有的人求诸传 统。母亲是个因文革而误了花季的大学生,她选择了前者;父亲是位复员空军, 他选择了后者,而我无疑就是东西方文明结合的成果了。
母亲说她有预感我将来一定是个艺术家,于是给我起了个名字“陈诗风”( 广州话中“秦”与“陈”同音),但父亲说现在是华国锋当政,应把“诗风”改 为“诗锋”,母亲当然不同意,说艺术家和政治谈不上任何关系,犯不着随大流 ,趋炎附势。父亲拿她没有办法,便决定给我拥有两个名字的权利。我的另外一 个名字叫“陈善慧”,其中“善”字是字辈名,我属第五辈。字辈名由宗族中长 辈确定,他们高瞻远瞩,足足考虑了以后而二十代子孙!
我想我会让母亲失望,至少我不具备艺术家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小时侯, 我个子小,单眼皮,脸蛋浑圆,玩伴笑我是“狗日的”,我竟然哭着回去问父亲 ,父亲反而笑了,说我们的祖先从福建海上迁到广东───或许我身上本来就流 着日本人的血。第二天,我给了那家伙一顿老拳,他落荒而逃,嘴里还骂着“狗 日的,狗日的还要狗日的......”
我现在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个子长得颇高,脸蛋由圆变方,单眼皮也变成 了双眼皮,再也没有人说我象日本人,但也没有多少人认为我是正统的中国人。 我血气太旺,行为偏激,常常会在公众里发表一些“谬论”,又时有妙语连珠, 引得满堂喝彩,事后却后悔不已,责备自己华而不实。
但我自认为是正统的中国人无疑,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我只知道中国有个孔 子,德国有个马克思,而孔子要比马克思年长许多。(To be modified)
那时侯母亲有厚厚的一箱西方哲学书,但我是没有机会看的,因为自从我达 到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推理的年龄以来,箱子便一直上着锁。我只读过几本先秦诸 子作品的译诂,还有一本《中国哲学史简编》,这就是我对哲学所知的大部分, 其它的哲学知识来自于学校教育,但我却搞不清楚它们究竟哪些是马克思、恩格 思的理论,哪些是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似乎西方的东西一旦在中国落地生根 ,就马上会长出中国特色来,而且学校教育一旦兼有了培养具有某种政治信念的 人的目的,它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了。
后来我偶尔翻到一本文革时批孔批儒的小册子,孔子在书里是“孔老二”, 被批得狗血淋头,韩非子在书里是“革命家”,党性很高,是人民的代言人。我 所读过的《论语》中的孔子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孔子在《论语》里是个有血有 肉、活泼可爱的人物,会骂人,会戏语,有时还迂腐得可爱;他注重名份,推崇 周礼,希望人人学习礼法,变成谦谦君子,从而使社会整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
“四人帮”批孔批儒,就好象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要砸路易十六用过的厕 所一样,炫耀的是革命的“彻底性”,说白了却只是一种无知罢了。
孔子创立的儒学就是要求个人遵守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为整个社会谋 福利;西方人的思路恰好相反,它要求个人顺应天性,社会保障人民的自由,从 而为个人谋福利。在中国,谁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是有德贤者”。大家居然又 相信了他,推举他为父母官,立他为德行上的偶像──谁就是中国政治文明的奠 基者。因为群众相信他的德行,没有给他以制约与监督,他很快就变成了一个十 足的二流子,而人民的孺弱和忍耐,使愚民与官僚累世不绝!
儒家学说用于修身,绝对是件好事;用之于治国,那就未免太高估人性了。 然而中国人就抱着这个错误,不知不觉活了两千多年。
儒这种思想,因为用诸政治就变成一种官方哲学,因为用诸生活,继而成为 传统,世世代代流传,直至人们已分不清政治与生活中儒的界限,儒就变成了一 种自然而在的东西,尽管它只来自周礼和孔子与弟子们的几句闲谈。
中国人有褒扬善的良心,却缺少惩罚恶的勇气;中国人喜欢抱守传统,却缺 少创新的气魄。正如现在流行的所谓的新儒学一样,一味抱住传统不放而不去学 习新事物,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假如中国的成年人都能保持着小孩子的梦想,那它一定人才辈出、前程似锦 。但在中国小孩子并没有多少做梦的自由,因为父母替你做了大部分的梦。
我的粗野更坚定了母亲让我学习艺术的决心,由于我们的居住地产端砚,我 被母亲送去学习书法与国画。然而我那时候却一心梦想将来成为一名军官:运筹 帏幄,决胜千里。当然我这种想法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在她看来,战争与政治 一样可怕,所以她不愿意儿子将来成为军官或者政客。她读过许多西方哲学书, 最喜欢卢梭的作品,所以常常会时政发一些牢骚,说中国的政客如何心狠手辣, 面目憎狞。
父亲认为我还小,对于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培养一种性格 :坚毅、勇敢和有责任感。这样不管我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所成就。
小时候,我个小,母亲为了要我热爱艺术,特地把艺术类书籍放在书房低处 ,让我随手就可以翻阅。但我长得快,没过几年就长成了大个,于是我去翻父亲 放在高处的数学书,从此便着了魔,我再也不去学什么艺术了。母亲责怪我懒惰 ,很是生气,连父亲也说:“做事要持之以恒,才像个男子汉。”直到有一次我 参加全国数学比赛,获得了大奖,他们才不得不承认我是块学数学的料!
事实上,我是通过学习数学从而开始建立我的哲学观念的。
我热爱数学,因为它可以给我美的享受。在数学方面,我有一种特殊的天赋── 我可以很快地看出一个问题的本质,然后用最抽象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再根据 我的观点加以推广。就好象古希腊哲学家热衷于追求世界的本原一样,我醉心于 研究数学问题的本质,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找到问题的本质,就能用最优美的 方法去解决它。
关于数学基础问题的讨论常常会引起许多哲学上的问题。但不管在哲学上人 们怎样地争吵不休,数学却没因为那些形而上学的讨论而停止过它前进的步子。 巴克莱与莱布尼兹关于无穷小的争论并不妨碍微积分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由“ 潜在无穷”与“实在无穷”引发的论战,也不能否定无穷集论在理论上取得的进 展。
我认为科学贵乎创造,科学的进展要归功于对经验(逻辑的,实践的)的注 重,因为它确实创造财富,而且无可争辩。
哲学要作用于人生,它必须要可以解释人们在生活上、思辩上的经验。中国 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哲学,然而传统会把人的某些天性屏蔽,它少有创造而且 常常经不起思辩。欧洲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带来了苦难与屈辱,也带来 了科学与文明。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人们都说要学习科学,振兴中华, 但学到的都只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科学的本义在于:注重经验,崇尚创造。
以前中国人习文,好怀古悲今,一段言论总能够更圣先王尧舜禺或圣先贤孔子、 孟子扯上关系。古代中国人缺少实证的精神,但也有例外,李时珍写《本草纲目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顾炎武写《日知录》,可惜后人只读懂了他们的 书卷,却读不懂他们的精神(1)。
现在人们脑子里还有这样的观念:做大官就要习文。
这种观念很快就会消失,因为人们会发现:没有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 管理的知识,是不能在科学时代混一份官差的。
真正的,有创造力的哲学一定要建筑在人性与经验的基础之上。一个人首先 应该学习自然科学,时时深思,因而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最后上升为哲学问题 ,这样他才能避免许多无意义的概念堆砌,而去研究对于人类生活真正有意义的 问题。
数学属于自然科学,但和其它应用科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更接近于哲学,是 科学之王。学习数学的人以后有三条路可以走:
1)做哲学家(很可能是形而上学家)
2)做科学家
3)做工程师
Remark(1)汉朝时有举孝廉制度,隋朝以后有科举制,古人文章写好了,便可以做 大官,做了大官就要去玩权术,哪还会写文章呢?凭个人努力,缙绅仕途本来是 件非常合理的事,不过进了仕途就要碍着良心做皇帝的奴才,那不管他怎样的富 有,也不能给后世人留下什么财富。中国有许多很有骨气的文人,不愿意玩权术 ,结果被贬或者流放到各种偏僻的地方。但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埋怨皇帝,这些怨 恨往往只发泄在皇帝身边的宦官、宠臣身上。他们写一些幽怨的诗歌,希望能流 传到皇帝手中,知道他们是如何的忠心耿耿。他们一辈子地等皇帝哪一天会感动 ,发一道特赦令,但大部分人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到。
我觉得通过学习数学进而研究哲学是一条正道,但我首先是个年轻人,希望 真真正正的创造一些财富,于是我继续做我小时候的梦,而母亲却开始为我做另 一个梦。
母亲开始改变她的初衷,希望我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说我还要做一个军人 ,去研究现代武器,建设现代国防。母亲哭了,说我这个儿子算是没了,父亲就 安慰她:“你应该为儿子而倍感自豪,因为坚持信念就是一种勇敢。”
父亲对我采用的教育方法是:永远地精神鼓励,不断地强化责任感。
父亲每年都带我回家乡扫墓,以增强我对于宗族的责任感。而每次都会有人 从国外回来祭祖,在祭祀结束后便到几处残墙败瓦前叹息一番,夸以前这里是如 何的辉煌。我逐渐知道我们这个宗族曾经很显赫,但现在是破落户。父亲说以前 陈屋很有钱,而且都花在读书人身上,解放后家势就一落千丈,但仍然出了许多 读书人。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我所在的高中的历任校长中,论声望高低要数 我的伯父;但读书人却没有好下场,伯父在文革中含冤死去!!
当我到了成年,父亲就开始衰老,嘴里开始唠叨我肩上重振家风的责任。因 为研究导弹只能默默无闻地做幕后英雄,这与重振家风所需要的声势显赫相去甚 远。所以父亲和母亲终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定只让我做一个享有盛名的科学 家。
传统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侯发生作用。很多人以 为自己生长在新式家庭里,是新时代的产物,殊不知传统并不仅仅存在于形式。 风俗可以变化,甚至消失,但传统不单留下风俗,还留下许多观念,又因为你不 是生而具有观念,所以你不得不在这些观念里思维。要认识这一状况需要外来的 观念和内心的反思。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源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而日益增长的社会分 工将导致这一观念的消失。我不同意这一观点,我认为宗族观念起源于血缘关系 和地域联系,而社会生产方式只是使它得到加强或削弱罢了。
在我的中学时代,父亲常告诉我,伯父是最出色的校长,声望很高,却命运 多桀。言下之意就是说我读书求知不单是对国家尽义务,还有对家族的责任。但 我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只管自由自在学我的数学。后来我考进大学,按父 亲的意愿去拜访一位长辈,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啊!我们陈屋又多了个后生 !”我突然感到他很亲切,就仿佛以前在家乡共同生活过一般,这是一种发诸内 心的感觉,或许这就是血缘关系。
人有许多情感,假如只是听任自然,那它一定给人带来愉快。我与那位长辈 以前素未谋面,只是在异乡相遇,引起了淡淡的乡愁,在他心里,也在我心里。
儒教的错误在于把一些自然的感情缚之以形式,从而使它逐渐远离自己的本 义。孔子教授弟子周礼,却不晓得教导他们凭良心去判断是非,当时代变化了, 礼教却不愿改变,凭良心去判断是非竟变成了犯罪!
我说中国人的生活就是一部哲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里就包含了社会的全部 。
中国人用生活中的观念去构筑政制,这是一切错误的开始。孔子的本义是使 统治者在生活中拥有德行从而凭良心去治国。殊不知统治者一旦拥有权力便再也 没有兴趣去谈什么良心了!
父母教育子女当然是凭藉良心,同时他们也这样认为:子女听从父母的意愿 也是一种良心。
我虽然已经成年但还不能独立于父母,我只好放弃了到国防科技大学的机会 ,转而来到中山大学。
在我进大学之前,父亲列出几个宗族里的长辈,叮嘱我进大学之后一定要去 拜访他们;母亲打开那个久锁的书箱,取出一套西方哲学译著放在我的行李中, “孩子,你终于到了这个年龄”......
我想我到了该广泛阅读的年龄,也到了需要独立思考,重新审查自己的过去 的年龄。
我现在已经读完了母亲给我的关于人性的书,开始反思自己成长的经历。
事实上在我身上只发生了两件事:外来的观念、内心的反思。
我发现传统、宗族、家庭是一部哲学;人性,科学也是一部哲学,它们是一辈子 都读不完的巨著。那些在概念上兜圈子的人,喜欢称自己为哲学家,但我想,只 要人们在生活中遵循这样的原则:情感听任自然、理性听任经验、道德听任良心 ,那么,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哲学。
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有许多天才的想法 ,而且我认为我发现了真理,于是我企图说服身边的同学,这样做的后果是大部 分同学都认为我有神经方面的缺陷,而我就认为他们智力方面的有缺陷。后来, 看了尼采的书,我才知道这是聪明常犯错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总是真理,而且 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一种权力意志。
有很多作为“人民导师”的哲学家也试图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告诉 我们应该怎样地生活,怎样地热爱真理。但他们犯了一个小学生(我)曾经犯过 的错误,假设别人都是智力低下的,从不愿意平等对话。
哲学可以指导人生,但应该是独立思考,自由选择的结果,如果认为把某种哲学 立为权威,大家只要虔诚信仰,就会有美好人生,那样的人生是荒谬的!
1 流氓哲学
(我小时侯从来不相信任何人的正统的东西,按人们的说法我是个为流氓哲学所毒 害的人。)
小时候大人都喜欢叫我去买点杂货,同时告诉我各种小贩骗人的技巧,叮嘱 我不要上当。于是我有这样的推论:所有小贩都是流氓,天生就喜欢骗小孩。进 一步的推论是:光顾小贩只以杂货为限,重要的东西要到国营商店买。
假如抽空上述推论的内容,只留意它的逻辑框架,马上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有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都是流氓,天生就喜欢欺骗人的思想,所以重大的观念 一定要求诸马克思他老人家。
时光倒流,回到民国时代,马列主义要让位给三民主义。
时光倒流,回到军阀时代,三民主义要让位给孔孟儒教。
再往前回溯,直至西汉,就没有什么小贩可言,那是国营哲学的黄金时代。
按此推理,春秋战国是流氓时代,诸子百家全都是流氓,因为那时候还没有 任何一家取得国营资格。
在西汉汉武帝时,有个大流氓把自己锁在家里四十年,冥思苦想骗人的技巧 ,最后终于开窍了:要想做大骗子,就不能再当流氓。
他首先很容易地把自己骗了:我不是流氓。
然后把汉武帝也骗了,使用的是下面的方法。
1)我说你是天帝之子
2)流氓说的话都是假的
3)你确实是天帝之子
4)所以,我不是流氓。
汉武帝居然相信了他的话,同意了他的国营资格申请。于是全天下人都给他 骗了。他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个大流氓,他的名字叫:董仲舒。
小贩为什么爱骗小孩?因为小孩容易骗。也就是说成年人有从小贩身上获得 便利而不至于被骗的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是成年的一个标志。
那么我就是早熟,因为我从来没有给小贩骗过,倒是在国营商店碰过几回钉子。
我的早熟可能在于我想法过多。小时侯我喜欢作白日梦,坐在教室里能发呆一天 。在心理学上我是封闭型人格,按热力学理论,在我身上会发生熵递增过程,一 旦达到平衡,我该退化成低能儿。然而我考上了大学而且不管参加什么比赛总能 获奖,这说明儿童的天性里本来就有许多负熵,只是人们没有给机会他去吸收罢 了。当然人也能从环境里吸收负熵,这需要广泛的阅读,反复的比较。我觉的我 很不幸,因为我那时侯连读武侠小说的自由也不能得到!
念小学的时候,经常有当地公安局的领导来作治安形势报告,其中说到有一 小朋友因为看了金庸的《笑傲江湖》,从而突发奇想,上街持刀抢劫(当然是抢 劫比他更弱小的小朋友),事后就认为自己是令狐冲一样的浪子。于是学校便禁 读武侠小说,一经发现,便予没收。
学校禁读武侠是出于保护小学生的原因,因为小学生还小,还不能判断是非 ,容易误解作者的本义。但我们小学生不懂这些,只说那时候是“白色恐怖”。
在“白色恐怖”开始之前,我就读过《笑傲江湖》,同样有许多奇思妙想, 但居然没有持刀行劫,这是我早熟的又一例证。
据我所知,学校里大部分男生都看武侠小说,越禁越爱看,但也没有谁上街行劫 。合理的解释是:他们都和我一样——早熟。
我觉得那持刀行劫,自命浪子的家伙有他可爱的地方,至少他是按自己的意 见行事,尽管他的意见荒谬至极。对于一件事物,会引起三类意见:正确的、错 误的、有争议的。而一种意见的正误,必须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因为某种事 物会引起错误的意见而去禁止它,那同时也扼杀了由它引起正确的意见的机会, 更何况有许多的意见只是有争议的呢。我们可以因为保护公众利益而去限制某些 行为,但我们没有权利去禁止某些意见。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思想上得进步都 是由于人们在某些事物上有了正确的意见,而这些意见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
阅读是一种权利,不管大人、小孩都享有这样的自由——读自己喜欢的书, 这是基本。再进一步,人有权利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不管它是否有道理,说话的 权利与真理本身无关),还应该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不受到不合理的限制 。自由是造就天才的前提,假如连阅读的自由也不能得到,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 并不想造就天才,只需要培养一群抱守世俗、庸碌一生的人。
人有权利阅读,有权利思考,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假如因为要坚持“ 真理”而剥削他的这种权利,那么我们的社会要么失去更深刻的真理,要么失去 “真理”在与谬误的比照之中更显清晰的机会。
人的天性,参差多态,凭什么要求个人相信什么,拒绝什么,还打着真理的旗号 呢?
2 我的拜火教
马克思说,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寻找真理之火,而且他 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
马克思是哲人,他有为人类寻找真理的智力,享受发现真理的乐趣,进而迸 发出为真理献身的美德。后世人愚蠢,能够知道马克思找到的真理就不错了。尽 管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他们就已经宣誓要为“真理”献身了。
原始部族有拜火教,以火为神。因为火可以驱除寒冷与猛兽,带来熟食和光 明。
第一个猿人因为看到自然中的火焰,被它的美迷惑得神魂颠倒,决心要把这种美 永久地保存下来——这种经历就是一种乐趣,当人们开始崇拜火,敬畏火,这种 乐趣也就消失了。
拜火教把族人联成一体,却使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地乐趣。
我小时侯也入教,不过拜的不是火神,是一条红领巾。在我还不知道共产主义是 什么的时候,我就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了。这种虔诚也可谓空前绝后了! 后来我想:既然不知道,那为什么要宣誓?这就是信仰,不过信仰的不是共产主 义,而是象信仰母亲一样,信仰我们的教育对于儿童的良知。
后世人愚蠢,要认识真理就需要信仰,这是一种宗教——拜真理教。信仰真 理乃是一种幸福,但他们也失去了自己去探索真理的乐趣,这种乐趣发生在你思 考的过程之中,而不在于你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能够依乎天性去思考一些问题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这种快乐起源于怀疑 ,而这一点为信仰所不容,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哲学史上每一次怀疑都导致一次 思想上的进步。
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它告诉你什么,而在于它促使你去怀疑,进而反思。
我想许多人本来都是天才,但他活了一辈子后还认为自己是凡人。他不知道 :在他有能力知道自己有奇思妙想的权利之前,他的权利就已经被剥夺了。因为 不去反思,也就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这种权利,因而不再好奇,沦为俗人。
但是,反思了又怎么样?在中国,一个人在达到能够独立反思的年龄之前可 能已经被教育成一个与自己的天性相去甚远的人。所以反思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 工作,即使你反思了,结论往往是这样:我向来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的教育打着爱护儿童的旗号,为他们设计许多框架,成立一个拜火教式 的组织,实质上是在扼杀儿童们自由想象、自由阅读的乐趣。教育要给予儿童美 德与真理,但他们给得过多,使儿童失去了探索美德与真理得好奇,也泯灭了许 多有奇思妙想的天才。
3 儿童教育
小时候我读《笑傲江湖》,虽然奇想联翩,却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只是若有 所得。
后来母亲叫我译庄子《逍遥游》中尧要让天下于许由那一章,我的译文如下:
尧说:“我现在是日月教教主,千秋万载, 一统江湖,你说我厉害不厉害?”
许由说:“我什么没有,别人却都说我厉害;你要让给我日月神教,我却偏不 要,你说我是不是比你更厉害?”
当然我挨骂了,因为我不严肃。但我一直认为这是天才的译法,假如能让我 出版一本《诗风译庄子》,那么就算小学生也能读懂庄子。
独立思考,那是一种乐趣;按既成的思路去得出既成的结论,那就一点意思 也没有。
我们总是谈发展教育,而问题恰恰在于:我们教育得太多了。
对于儿童,我们能给予的只是智慧和快乐,所以形式简单,无可争辩的教育 才是适宜的,它应该只包括:
1)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训练
2)教授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
3)培养基本的行为道德:诚实、勇敢、尊重他人
儿童是未来创造力的源泉,对于他们,教育应该尽量缩小地盘,留下更多的 空间让他们去自由创造。
4 哲学家的诞生
每一个伟大的想法都有它奇思妙想的根源,假如我们限制了这种奇思妙想的 权利,也就等于放弃了许多社会进步的机会。
我以前喜欢想“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经常和其他小朋友辩 论,而且立场把持不定(总之是对方观点的反面)。有时候我说世界上先有鸡, 而且是母鸡,因为蛋要靠母鸡才能孵出小鸡;有时侯我说世界上先有蛋,因为世 界上第一只鸡应该是这样出现的:某种鸟生下一个鸟蛋,雌鸟忘了孵化,最后鸟 蛋自己孵出一个怪胎——这东西就是鸡。
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辩论狂,只是这个问题本身就这样,从哪说都好象有理 。孔子说要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我根本不能明辨,当然不能笃行了。
小孩子想这类问题,别人只说你机灵,将来可能是“爱因斯坦”;长大了, 我还在想这些问题,别人就说我脑子有点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不在认为我可以成 为“爱因斯坦”了。
后来我读了一些遗传学的书,我才知道“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实质上是 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起源于蛋白质(氨基酸链,生命物质)还是核糖(DNA 、RNA 核苷酸链,遗传物质)”。
这就已经不是一个谁有理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有待实证的问题,有两种手段 可以运用:
1)模拟原始环境,进行化学实验
2)为原始环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理论推导和计算机仿真
关于这个问题最新的结论是:磷酸化氨基酸是蛋白和核酸的共同起源。作为 生命的基本物质,核酸和蛋白是同时由磷酸化氨基酸形成的,蛋白依靠核酸进行 生物合成,核酸依靠蛋白进行DNA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转录。
每个人小时侯都会有许多天才的想法,处于“大胆假设”的阶段;长大了, 有些人学会了“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天才的想法就一个个地磨灭掉,能 够坚持那些想法,从“大胆假设”过渡到“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阶段,并可 以洋洋洒洒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字,二十卷以上的是哲学家,二十卷以下的是思 想家。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84.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