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enzu()
整理人: yvonneh(2000-12-03 15:08:25), 站内信件
|
关于《霸王别姬》的断想
白 帆
出了国门,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爱国,不管什么时候,
都喜欢看中国人得奖。美籍华人也罢,香港人也罢,台湾
人也罢,大陆人也罢,无论是科技,还是体育文艺,只要
是华人得了奖,大家都高兴,这大概是海外华人的一个共
同心愿。不过,对于中国电影,我却渐渐有了一个怪毛病,
没有得奖的时候盼着得奖,得了奖又急不可耐满腔热情地
去欣赏,看完之后又喜欢乱发议论。
最近我看了新近获奖,现在又准备进军澳斯卡的热门
片子《霸王别姬》。我想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从熟知整
个电影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观感。
当然,也许跟洋人的感觉不一样,不过我想,出于对中国
电影真诚的爱心,即使意见不一定中肯,或许能够抛砖引
玉,使我们的“大腕”们能够看到一些中肯的公正的不同
意见。
这部电影一开始,说的是孩子们在戏班子里学戏的情
形。中国的戏班子大约一直都有打孩子的传统,似乎是不
打不成器,不打成不了材,更成不了“角”。有时候外人
看起来,几近残酷,可多少有一点“打是亲,骂是爱”的
味道。戏班里的老板,也有不少好人,当然也有不少坏人,
但是存心用打人来催残孩子的恐怕不多。吴祖光先生的《
先学受罪》很生动地记述了新凤霞小时候学戏的情形戏班
子的老板对她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亲,严格要求,又爱
护备至,其真情实感真是令人感动。学戏的孩子当然受的
罪比一般的孩子多,不过戏班子的生活并非人间地狱,许
多老板非常讲义气,讲戏德,这恐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象电影《霸王别姬》里那样,把孩子往死里打,不能说是
绝无仅有, 起码也是少见。为了迎合洋人胃口,(‘洋’
人定都是极为喜欢毒打孩子的了!)故意把中国人都写得
很可恶,恐怕并不是艺术的正道。(旧时教育有着一日师,
终身父的原则,而且自古中国的教育格式便讲究严父慈母,
在旧时从师学艺,实则是极为艰难的,有的学工在从师学
艺的同时不但要身负仆人、杂工的身份,还要吃尽责骂鞭
打的痛苦,所以大部份的学徒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作者
不应该在背离了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站在今天这个社会的
环境里脱离事实地去做形而上学的评说,更不应该不负责
任地就说这是导演为了迎合洋人的胃口,而故意把中国人
都写得很可恶,这是不对的,退一步来说,作者不是自已
都说戏班子里当然也有不少坏人,那么我们就算是让戏中
的角色遇上了一个坏的老板吧,这实在是也有可能的吧,
怎么就扯上了迎合洋人之胃口,故意展显国人之可恶呢?
再则说,戏中的角色不都是在老板的责打下成了‘角’吗?
可见责打实则是恨铁不成钢之意多些,必竟通过师付尽心
教授、严励督促,角色终于方可成‘角’了。)
《霸王别姬》里的主要情节, 是饰演虞姬的一个演员
程蝶衣和饰演楚霸王的演员段晓楼以及一个妓女之间的关
系。同性恋,也是迎合洋人胃口的热门题材。我们姑且不
去追究作者为什么要去表现在中国并不普遍的同性恋现象,
(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本文作者总是 想要将此片强拉向
崇洋媚外这个方向,我们且不说只要是生活中有的,艺术
作品都有权反映出来,都有权将好的弘扬,坏的揭露,单
从此片来说,导演欲反映的本身就是病态的社会形态导至
出来的人性的病态,那么选择了‘同性恋’这一题材真是
无可厚非的,开个玩笑来说,难道‘同性恋’真就只是洋
人的一种高级玩味么?难道在洋人世界,就真的是普遍的
存在着‘同性恋’么?本文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洋人’
称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早以将国人与之不等同,潜
意识中划出了‘洋’与‘国’的界线,其实无论是什么人,
都终究是人,都终究有着真、善、美的本性,导演选择了
‘同性恋’这一题材,只能够说是从另类角度去看待和演
释了社会形态和人性变异,题材的选取难道都应该遵循普
遍的现象么,百花齐放不是更好么?只要不是反动的题材,
那么又有什么可追究的呢?)单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就
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我们从电影里只看见程对段那种
比恋人还要强烈铭心刻的柔情,却看不到段对他有丝毫的
回应。从影片中看来,段对程的感情,充其量不过是一般
的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情谊,并无特殊之处。我想,人非草
木,孰能无情?段和程从小到大,相儒以沫,一起生活了
这么多年,即使是段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性恋倾向,也该有
剪不断,理还乱的怜悯之心啊!更何况,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他对程从未流露出一丝一毫的爱慕之意,始终只是程
一个人自作多情,那么这出戏也许早就唱不下去了。(直白
一些说,作者的意思就是,即然要变态,那么所有的人性
都应该是极度变态和疯狂的,只有让段有一段勾引程的戏,
那么一切方才可以让作者理解和接受,恶不恶心?)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表现同性恋题材,如果影片能
够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戏剧冲突一定会更加多
样化,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废话}
另外有一段关于文革的情节,也许是导演苦心经营的
重头戏,影片似乎想表现在文革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暴露
出来的中国人灵魂里的阴暗面。我感觉到这场戏脱离了人
物性格的轨道。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文艺作品中,每一个
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每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
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特殊方式。失去了这种特殊的方式,
就失去了这个人物的固有属性,也就失去了他的真实性。
如果说程蝶衣揭发段妻,尚且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因为妒
忌),那么段之揭发程,就与他一惯的个性不合了。当然,
在文革那种特殊的高压气氛下,许多人做出了他们平时不
会做或者不想做的的事情,如果影片能够反映和表现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是什么东西“逼”得人物做
出自己违心的事情,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展现文革灾难的
真正含义。(角色的挖掘不够深入故然是事实,然而在批
评了之后,马上又为自已努力去圆说,实在是本文作者的
一个感知误笔,也许作者自已也感到对于前者的说法是实
在有点无立足之处的苍白,我们都渴望能够看到一部非常
优秀的影视作品,当然就会对每个角色作出高要求,这是
潜意识中的完美主义,可是现实之中的人却总是不能够面
面具到的。)
文革的悲剧最令人痛心之处,在于当时中国人的愚昧
和狂热,即使是一些著名的高级干部,一些学富五车的知
识分子,都没有认识到这场文化革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
误,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跑,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灵
魂深处爆发革命,揭发自己也揭发别人,并没有意识到自
己正在主演或导演一场害人又害己的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悲
剧。应该说,当时的人们,绝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行为的
正义性和合理性,那个时代的人们,应该说是有信仰的,
或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信仰,最有灵魂的时代。
真正的失去了信仰,道德观念日下,是文革之后二十
年间的事情。 人们从狂热的政治运动之后,得到了喘息,
国家开始了改革开放,生活日益改善,人们开始醒悟到过
去的错误,反思,失落,迷罔,苦闷,有些人甚至故意地
反传统之道而行之,将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中华民族的
优秀道德传统一起抛得九霄云外,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
社会犯罪,贪污腐化也日益严重起来。应当说这也是文革
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影片刻意表现文革对人物的扭曲,
竭力暴露中国人灵魂的阴暗面,却没有准确地把握时代的
脉膊,除了使洋人对中国人的道德沦丧大开眼界以外,并
不具有真正的社会的和现实的意义。(此两段实为本文作
者的思想精华所在,是作者对于历史的一个正确客观的、
有深度的认识,然而作者所说的‘没有准确地把握时代的
脉膊;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和现实的意义 。’实则是有
欲之加罪,何患无词之嫌,因为在没有提出具体的什么脉
博和什么社会与现实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在此作者并
没有高于此片的独特见解具体呈现之时,那么所谓的时代
脉博和社会、现实意义,则是一个空对空的抽象的理念,
可随任何人进行任何一种形式的感知,而用此空对空的理
念对具体的影片进行评说,是不可取的,真正的评说应该
是立足于自已实实在在理论化之后的见解之上的,而诀不
是括而概之。我们对我们之所说,应该努力摆正真实及真
诚的位置,而诀不要有‘枪手‘之所作为。)
《霸王别姬》反映的是中国史上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
也许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有些事情似乎没有办法深入写
下去,许多重要情节没有能够深入地开掘,好似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这是这一类题材很容易有的通病,不过也不是
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好,还可以获得得天独厚的效果。老
舍先生的《茶馆》,就是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反
映了从北洋到四九年以前几十年间风云变幻。我们在茶馆
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看到了上至权倾一时的太监,下至三
教九流,苦力车夫的喜怒哀乐,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
个人物,都是那么合情合理, 栩栩如生,叫人过目难忘。
作者深刻地表现了象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又经过高度
集中的活生生的众生像。
我们当然不可能要求电影《霸王别姬》有《茶馆》那
样的艺术成就。不过两相比较,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
影片《霸王别姬》的不足之处。也许用《茶馆》来和《霸
王别姬》相比较,对于我们的导演和剧作家来说,是过于
苛求,不过,《霸王别姬》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电影,是中
国电影中少数获国际影展大奖的片子之一,我们应该有理
由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它。(貌似客观却再次出现的论说
矛盾)
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电影堂而煌之地走向世界,而不是
靠牺牲中国人的民族自尊来迎合洋人胃口。当然,这并不
等于说,中国人的人性,中国人的缺点不可批判,批判了,
暴露了就等于出卖民族,出卖国家。众所周知,许多著名
的文艺作品都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托尔斯泰、巴尔扎
克、鲁迅等伟大作家的直面人生,对社会、人性中的阴暗
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其深度和广度,直到今天
还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能够超过他们。他们的作品是民族的
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但是,很遗憾,《霸王别姬》却
是一部典型的媚外的作品,它不仅不能使我们感到作为中
国人的骄傲,而且使我们为中国的文人堕落到如此地步而
耻辱。(这里实则已然超出了真正评见之范围,我们对此
片导演的作风和作品是了解的,作者言之深意,实则是指
责导演之人格的问题,有失公正。)
-- 万沙汇聚出尘世,而我愿做------
尘世之中的一枚‘卒子’
※ 修改:.chenzu 于 Jul 31 01:18:24 修改本文.[FROM: 202.98.121.93]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8.12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