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8-30 20:20:09), 站内信件
|
【 在 zzx225 的大作中提到:】
:【 在 gd-ldh 的大作中提到:】
::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邓遂夫校订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系列,我只购得“甲戌校本”,其余的庚辰本和蒙古王府本,不知道已经出版了没有?
::我得到的消息不太确切,有些老师和朋友说,好象出了,另一些未出。有朋友知道的,请告知。感谢,感谢!!
::......
:
:......
谢谢雪狐兄!
《红楼梦》版本之复杂,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数一的。关于它的版本问题,已经是专门的学问了,普罗大众当然是很难“热衷”得起来的。我觉得版本之学的确是重要,对廓清《红楼梦》的来龙去脉有重大的帮助,但是说这就是红学的主要领地,则是过于狭隘。周汝昌先生有一个观点很有代表性,大致认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的认知可以并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范畴,成不了单独的一门学问,这与莎翁学、《尤利西斯》之学恰相映成趣。中国的经学极重文本本身的价值开发,把它当这经学这首重问题和根基所在,而红学却把版本问题远远的放在第一位,而对《红楼梦》小说本身的研究看成是外在的。呵呵~~~
不过,读那些红学专家巨子的文章和专著,倒也学到东西的,绝非白读。但是,无论哪一家哪一派,我以为离他们定的目标似乎还远。从一个行外人看,例如,邓遂夫的“甲戌校订本”长篇前言,既有真知,也有不少的“还可商榷之外”,这一点并没有比其他周汝昌、冯其庸、吴世昌、刘世德、周文彬、郑庆山等等先生的少多少。
脂评的价值甚高,但是不是就是与小说分不开呢?恐怕也未必尽然。脂本的真实性,并没有一个连贯的整体图景,重大的环节有赖研究的立场和眼光,这是一个极大的局限。高举脂本,很难说就是建立在坚固的基础上。说程本如何,脂本如何,都首先是一个研究立场和问题,这一点没有多少个研究者承认这个最根本的大前提,老是以为自己和相近观点的就是真相,这最终是不科学的。当然,同时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
呵呵~~~又是一番不着边际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