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ing-he()
整理人: yvonneh(2000-12-03 15:06:00), 站内信件
|
莲 花 之 美
文/幽浮
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吸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简单的句子,却有回旋反复的美。荷花茂密,
游鱼自在。游戏在莲花丛中的鱼儿,不用庄子辩白,一定是快乐的吧。
在乐府诗中,“莲”往往代表同音的“怜”,象征爱情。那么田田的
莲叶,该是大片的蓬勃的爱恋了。东南西北,那是追寻的足迹。一个戏字 ,
又点染了寻找和追逐的快乐。
简单又明朗,繁密又幽深,生动又跳跃,莲花之美和爱情之美,只用
了五言的七句话,而且其中四句还是重复的句子。引来的却是一大片的微
笑和遐想。浑然天成,真的是好文字呢。
2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开头结尾,都直接描写了恋人的别离和青
年女子的思念,比起早先的“江南可采莲”来,要具体和长很多。传神的
还是其中写采莲的几句: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怜花。怜心。怜子。思绪清如水,心意红如花。一个弄字,写出了层
层密密复杂的思绪。比起初人的明朗欢快,南朝的江南女子,又多了几分
婉转低回了。
3
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他写江南不多。但有一组《子夜吴歌》,其
中的夏歌,写到莲花和西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西子终于到越王那里去了,之后她还会到吴王那里去。西施之美,只
来得及铺垫一段传说。莲花之美,却是从汉朝开到今天的。三百里镜湖,
中间藏着多少采莲女子的容颜和故事。
4
宋朝的杨万里写西湖的荷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
这一首诗,从头到尾在感叹莲花之美,却始终觉得它少了点功力和慧 ?nbsp;
眼。莲湖之美,没有美丽的江南女子飘然其中,底蕴到底是缺了。更何况
不是烟雨的西湖和夜色下的莲花。映日两个字,有一股热浪扑面呢。
同样是宋朝写莲,周邦彦的“缭沉香、消褥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
举”那一首词,(希望没有记错)便有味道得多。荷叶清凉,带出对旧日
友伴的回忆,亲切而美。
5
诗歌以外,提到莲花的文字,不得不说《爱莲说》和《荷塘月色》。
《爱莲说》,写莲花的生长、莲花的形态、最着墨的地方,是写它“
出于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可它始终还是议论文和说明文。理多于情。莲
花之美令人信服,却少一些亲切和灵性。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是感性的,把月夜的莲花写得极美。他说
那些夜色中的莲花,“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
莲花如歌。那么那些写莲花的歌,就不必再唱了吧。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2.255.2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