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网友专辑』★★>>+------[ 有耳菲纹bunny-kgb ]------+>>[转载]:流水落花春去也——评后主《浪淘沙》

主题:[转载]:流水落花春去也——评后主《浪淘沙》
发信人: bunny-kgb(念偲)
整理人: ashleyliu(2002-08-21 14:58:24), 站内信件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意:
    春日时节,原本是令人意兴阑珊的季节。但是此刻,帘外却传来雨水潺潺的声音,即便是身上覆盖罗衾锦被,也抵挡不住凌晨弥漫在空气中的那浓重的寒意。只有在梦中,才会忘记自己客身异地,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故乡。哪怕梦中的只是一点欢乐,也远胜现实的几多愁苦,让人忍不住眷恋不已。
    若是孤身一人的时候,切莫凭栏远望那江南故里,无限的美好江山。匆匆別易,却再难有重见的机会。春已去,随飘零落花飘落在水中,被流水无情的带走。那消逝无踪的春天,现在已是天上人间都无从寻觅了!

评析:
    这首是后主后期的作品,描写亡国后,被羁留在北方的感受。全篇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纯以白描的手法来刻画那种近似囚徒般的亡国之人的悲伤苦痛的生活。上片抒情,春天原是令人欢愉的季节,但春雨却带来了无端的愁绪。故国梦回,想起旧日的欢乐时光,暂时忘掉了异域的惆怅。但欢乐时短,凌晨的寒意浸透罗衾的包裹将自己惊醒,才发现欢乐只是在梦中。下片展意解说,明指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徒起思乡之情,但实际暗示即使不倚栏也难免会追忆往事。收句以春去了无痕暗喻故国已亡,此种痛苦犹如天上人间般的生离死别。
    帘外雨,五更寒,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了残梦,使人又回到现实生活的凄凉中。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这正是后主心中最无奈的写照。也只有在梦里,他才能回到过去的快乐生活、回到他熟悉眷恋的故国,而不再是一个离乡背井得被羁押的“囚徒”。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然而梦里一晌贪欢,醒来后满怀愁恨何能遣?怕只有沉入到一江春水般的无限情愁中了。
   “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而知“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一个亡国君主神伤无限,最情何以堪的痛苦的呻吟!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呼应上片“春意阑珊”,暗喻世事正如落花流水,春一去即无迹可寻,只能苦苦追悔,却再也难以挽回。最后一句“天上人间”,更使人感到世事迷离恍惚,别离苦恨。

    后主词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前期缠绵绮丽,后期大成,虽文字浅显,但感慨至深,最为本色。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极为哀感动人。身为亡国之君,却少作帝王家语,以平常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情怀,使得他的作品能够与人在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
   “后主为人君之所短处,亦是后主为词人之所长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道:“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官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此乃真知灼见也。后主的词,正如王国维所说,具有“赤子之心”,虽“粗服乱头”,却“不掩国色”。余以为,有词以来的所有词人中,唯纳兰容若差可比,不做第三人想。后人“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一语,评之解人。
    才人绝代,乃词之幸;君王命薄,乃国之不幸。后主心中,恐怕更愿以词之幸易国之不幸。斯人已逝,幸与不幸,千秋后世下,任谁评说?
    余虽鄙陋,惜不自知,意之所动,步韵涂鸦一首,思之念之。

浪淘沙——怀后主
  
梦里雨声潺,依旧阑珊。当年得恨水云寒。世事浮云君自苦,玉笛无欢。
惊起醉凭栏,魂散江山。子规啼月小楼难。绝代清音何处觅,天上人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