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lueleaf()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9 22:20:20), 站内信件
|
文/幽浮
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贾岛:《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刘叉:《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颀:《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石桀]。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想从古人文字里找一点武侠文化,左翻右翻 ,却迷惑起来 。侠是什
么?
古人似乎没有定义明确的“侠”。看惯了新派武侠、读够了电影电视
游戏漫画,再回头读旧武侠书的时候,无论是绿牡丹、儿女英雄传、还是
三侠五义、大刀王五,感觉总有点怪怪的。好象除了武功和热肠外,也不
过是忠孝仁义、公案征战、才子佳人之类的老套。
看金庸的《三十三剑客图》,古人眼里的剑客,实在是五花八门,甚
至还包括杂技高手在内。再看诗词,写打仗写英雄的不少,佩剑的人也不
少(李白就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子),但真正符合现代武侠口味的
侠文字,倒也一时难寻呢。
总算也摘录了几句唐诗,给大家品一品看。
侠本来生于体制之外。所以天生地带点个性、带点反叛、带点现代感。新派 武侠书引起现代人的普遍共鸣,洋洋洒洒铺陈出一片侠文化,也许这
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贾岛和刘叉的这两首诗 ,酣畅痛快 ,我喜欢。居然读出点古龙的味
道。
扯开一句,这位刘叉先生,据说年青时因打抱不平犯过人命案,后来
才弃武从文的。看他的文字,始终也有些侠气呢。
-- 我好喜欢蓝色
象梦一样
因为我那么喜欢梦
[email protected]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1.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