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tis()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9 21:39:25), 站内信件
|
创作是孤独的--作家刘恒采访录
1999年3月1日 20:00 北京晚报
市井人物张大民自从在报纸、杂志上亮相,在银幕上露面后,受到越来越多 的读者、观众的关注与喜爱。描写其生活故事的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 活》受到了文学界的好评,荣获首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近日,记者采访了小说 的作者刘恒。
刘恒曾以《冬之门》、《黑的雪》、《狗日的粮食》、《苍河白日梦》、《 伏羲伏羲》等作品享誉文坛。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改其往日沉重的创 作风格,以不动声色的反讽手法,透过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时期 以来北京底层市民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新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刘恒在 描写人物故事时没有停留在表象,比如北京市民特有的善侃、贫嘴、油滑及他们 拥挤得让人变态的住房,而是透过这些表象传达出他们的生存智慧,他们内心深 处的善良和自尊,他们对未来的乐观和希望。一些文学界的专家们认为,该小说 是近年“市井小说”的最新也是最有价值的收获,同时预示了北京年轻的实力派 作家刘恒在小说创作上的转折:从戏剧化的、有时是俯视的叙述方法变为以平等 的视角、平和的姿态描写老百姓的生活故事。
谈到自己创作上的变化,刘恒认为:“创作是有连贯性的,一个作家的世界 观、人生观是很少发生变化的。我自己从前是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去观察生活 ,产生一种失望的心情、愤怒的情绪。当这种心情融入到作品中去的时候,就产 生悲观沉重的效果。从一九九五年创作《九月感应》开始,手法上发生变化。这 种变化仍然是在生活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升发出来的,表面上是乐观主义、轻松的 ,但主题仍是表现人的生存困境。我写作的时候始终坚持把自己内在的对生活的 看法通过人物表现出来。当然内在的东西还需要读者去领悟。”
荣获首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后,刘恒谦逊地说:“创作是孤独的,写小说是 寂寞的事业。对我个人来说,它是一种爱好,也是我的生命。孤独是写作和写作 者共有的烙印。如果一个人以文学为生命,他应该明白这是必须静心接受的宿命 。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强大的,他即便尚未强大,也是有希望强大的。一个民族也 是如此。一种事业更是如此。”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得成功,刘恒认为对他是一个启发,“小说的 表现手法更应便于普通人来阅读,即我未来的作品也应该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读 得进去”。刘恒目前已开始创作一个新的长篇小说,也许待它出版时读者可看到 更深刻的变化,因为刘恒的观点是:“不能按自己走熟的路走。人有各种习惯, 一旦确定之后会下意识地沿着惯性往前走,这样就降低了工作的价值。我还是要 寻找新的变化,在手法上还要有新的东西。”
(沈文愉)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78.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