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ryriver()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9 20:49:56), 站内信件
|
螳螂
小说联手,是很有趣的点子。据说中国三、四十年代曾有报纸尝试过这种作法, 近些年也有刊物偶而为之;另外,《天龙八部》有相当的部分是由倪匡所作,当 时金庸出差在外,而《明报》上的武侠小说连载已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读物,只 好请倪匡帮着“撑”一段时间,现在看来,算是成功的“联手”吧。不过,上述 的事例,都是指定了作者,加入人数有限,题材和思路也经由媒体和上家控制, 少了个“玩”心。
新语丝之友曾在去年搞过一次小说联手,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寥”(男主人 公)“然”(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开,由滴多、伊可倡议并先写了两段,定 下了基调,新语丝之友们则添油加醋,根据自己的“倾向”随意补充。一时间落 花漫天,煞是热闹,就是在下也勉强上去凑了一段。该“小说”能在赋格的网页 中找到。)最后,可能是因为分支太多而不了了之。其实,在这之前,新语丝之 友们也搞过一次《红楼别传》的多人联手续写,更为精彩。(好象登在《花招》 的最初几期)
就纯粹的小说自由联写而言,没有网络的存在,很难想象此种方式的创作可以成 行。但过份的“自由”,没有骨干的统领,也会因滥发而不可收拾,而无疾而终 。或者说,小说自由联写,本身就是在玩,不应当有什么规矩,也无所谓结果。 其实也不尽然,毕竟思想的表达和交流,即便是在网络上各有千秋的呈现,也是 要方便读者的。网络文学不可避免地成为传统传媒的补充,甚至将来会汲身为其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必然要遵循一个铁定的规则,就是吸引读者。
《守门》的格局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网络联手创作方式,既有骨干作者总领 全局,又有众多网友的热心参与,主持人还为此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来制作一目了 然的连线,以方便读者追寻故事的发展,令人钦佩。
至于《守门》创作者们在小说中所表现的精湛的文笔技巧和创作理念,则是另一 个题目了。
新都市
banly搞了一个联手小说《守门》,目前已有QM和Tom两位朋友加入。我对写小说 是门外汉,只能岸上旁观,但三大高手联袂,使我忍不住作评几句。
我作评论不仅因为他们三位均是我尊重的朋友,更因为这部小说的形式与题材引 起了我的兴趣与思考。
首先是形式上,联手小说这种方式在以往的媒体上还不曾见过(它不同于合著或 合编)。在网上倒是见过,那是边城浪子以前搞的《地铁》在线小说,可由任何 人续写。《地铁》的内容我没看过,也不知现在发展怎样了。然而《守门》这次 却引起我的注意。无论怎么说,这种尝试是值得的。
其次是题材上。《守门》这个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诗歌,其次是评论,然而它是 小说,而且是很特别的小说——联手小说!
看了头几篇《守门》,我暗暗吃惊。小说的地点竟在寺门前,主人公还有高深的 “武功”。如果说金庸的“侠之大者”的武功象征的是忠义,古龙的“侠之风流 ”的武功象征的是仁爱宽容,那么《守门》的武功到底象征了什么?但小说的背 景又定格在现代,这可是一个连金庸古龙都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界限啊!
目前《守门》初定的角色扮演是:Banly扮演守门老头,QM扮书生,Tom扮练家。 我认为这是比较合适的。这三位朋友的主页我都认真研读过了。Banly的出手总是 有一种“老网虫”“老写家”的成熟与深沉。让他把握守门老头,应该没有问题 ;QM的“评庸”在网上评出了名,当然不只是一分书生意气,更有侠骨豪情在里 面;Tom的“俗人之家”我是最近才看的,单凭那寥寥几句的“俗人小语”我们便 可感受到“俗人”不俗的内在激情在涌动……
然而,联手小说不仅需要精湛的文笔,丰富的想象,更需要默契的理解甚至大度 的包容。三位的功力自不在言下,且又是好朋友,沟通也应该没问题。但总体方 向的准确把握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小说现在还是个开头,我们不能窥一斑而评全豹。让我们静以待观!
最后说明一点,《守门》的创作过程评者并无介入。对于其思路的形成并不是十 分清楚。这样可能有利于冷静客观的评论,但也可能有些地方会失之偏颇,但作 为一种尝试,成败如何,都是值得的。
--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max3-70.guangz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