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基督教(Christentum)>>其他内容>>“真”的尺度:世界观中的科学与宗教(之三)

主题:“真”的尺度:世界观中的科学与宗教(之三)
发信人: gd-ldh(李杜韩)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6:58:23), 站内信件
“真”的尺度:世界观中的科学与宗教

四、科学的形象:当代几种反实在论的科学哲学
     我在八十年代中期曾经阅读过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一些的著作,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拉卡托斯的《证明与反驳》,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模式都提出了哲学与历史性的反思,这两本都是科学院哲学的名著,为了回复您,又重新回顾了科学哲学,当时还读了一些中国哲学界的研究人员如江天骥先生等写的介绍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流派的书。近日购得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B.C.范.弗拉森(Bas C.van.Fraassen)的一本名著《科学的形象》(The Scientific Image,1980;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对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有较系统而简明的阐述。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以科学为分析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其特点是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价值论角度进行考察分析,指在提供关于科学其发展的逻辑性、历史性和社会制约性的模型。弗拉森说的:“科学哲学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即所谓的基础研究,关心理论的内容和结构;其二,是一方面研究理论与世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研究理论与其应用者之间的关系。”(见《科学的形象》)科学哲学,本质上是一门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领域或分支。其著名的学者灿如群星,如马赫、彭伽勒、皮尔士、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纳普、莱辛巴赫、波普尔、拉卡托斯、库恩、费本阿耶德、夏佩尔、普特南、克里普克、塞拉斯、邦格和弗拉森等等。因为科学哲学与科学的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许多科学哲学家本人也是科学家之一,上面提到的有不少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或者逻辑学家。科学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两个交叉的思潮运动。但是,切记一点,科学哲学不是科学本身,就象宗教学不是某种宗教学说一样,它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研究。但是,因为科学哲学中的人物有不少也是科学家,无疑科学哲学的具体学说对科学的模式有着很显明的影响。
    当代的科学哲学理论存在着分歧越来越大的情况:
    “在科学理论的一般结构和理论内容的总体特征等问题上,哲学的分歧在日益加深。一种并非总是无可争议但仍然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流行观点是,理论是通过假设其他过程和结构无法直接进入观察(指可观察的过程和结构)来说明现象的,而且,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根据其本身的可能状态而得到理论的描述的。许哲学家在谈及理论的结构时都持有这样的观点。然而,在理论与世界、以及与其应用者的关系的问题上,他们却存在着分歧。”
    弗氏严肃的指出:
    “科学的目的是对本身不可观察却可以说明可观察的过程作出真实描述,同时,它还立足于不仅对事态的实然状态同时也对它的或然状态作出真实描述。在对自然界的研究中,经验论自始至终都是主要的哲学向导。然而,经验论只要求真实地解释可观察对象,并进而把所假设的结构看作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此外,经验论始终闭口不谈具体的可能性(或其反面:必然性),而把可能性和必然性贬低为观念间或语词间的关系,或把它们当作是为描述实际事物提供便利的手段。因此,经验论者认为,从服务于科学的目的的角度来看,除非在谈论‘什么是真实的和经验上可证实的’时,他们需要考虑假设的真实性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假设不一定必须真实。
“逻辑实证主义在表述这一经验论观点时,赋予了它一种意义和语言理论,也就是说,赋予了它语言学的向度。今天,这种形式的经验论遭到了科学实在论的反对,科学实在论不仅否定了实证论者的意义观,而且否定了上文所概括出的经验主义教条。但我认为,经验论是正确的…..他们正确地认识到各种被误解为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困惑归根到底都是语言问题。”
    我长篇地引用弗拉森(曾是美国科学哲学协会主席)的原话,一方面是请纳米朋友和其他朋友清楚现在西方科学哲学总体情况的一些关键点,包括他本人的主张,另一方面,也着意说明一个清楚的学科事实:牵涉到宇宙起源的非物质司长、世界的有神还是无神、世界是辩证唯物还是唯心诸如此类的问题时,科学是没有兴趣的,这说到底是哲学问题(语言学这里指分析哲学中的语言学、语义学,也是现代哲学大量常重要的部分),是形而上学内部的问题!所以,纳米朋友认为我老在谈形而上学,这下您清楚了吧。

    二十世纪曾经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理论就是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 realism)。该理论认为理论实体是独立存在的,尽管人们不能像观察宏观物体那样直接观察原子、分子和中子,但不能由此否认它们的存在,可观察性并不是实在的标准。理论对象只要产生一定的效果,即使它们本身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人们也应该承认它们是实在地存在的。弗拉森说:“不折不扣的科学实在论是什么的呢?简单地说,它就是:科学给予我们的世界图景是真实的,其细节是可信赖的,科学所假设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科学是通过发现而不是发明而获得进步的。”而一位科学实在论者B.爱利斯这样概括:“我把科学实在论理解为这样的观点,即科学的理论观点是或力图成为实在的真正普遍化了的描述。”如果再简单扼要一些概括科学实在论,那就是:“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其理论中给出关于‘世界是怎样的’本义上的为真的描述;对科学理论的接受涉及其为真的信念。这就是科学实在论的正确表述。”(以上双引号所引文字均见弗拉森《科学的形象》)
    科学实在论在近几十年遭到了很大的挑战,已经在西方科学哲学界衰落。不过,在世界的普罗大众中,在高等院校的师生中,甚至在科学家之中,科学实在论仍然是主流性的观点,仍然被以为科学就是如是观的观点。人们认为科学的学说就是提供世界何之为真的答案,科学的任务就是给出最正确的“是”或者“不是”。在科学哲学界,那些横跨科学与哲学两领域的哲学家,早已经大量地肆意地大谈科学实在论的“缺陷”。起来反对科学实在论的有四种理论最著名:
    一、现象主义。它是极端的经验论式的。它认为我们所具有的知识都是从直接的感觉证据中派生出来的,只有直接可观察的命题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命题,而不可观察的理认实体则是一种虚构陈述。现象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作用不是为了说明观察的现象,而是对感觉材料的一种经济性描述,它描述的是感觉材料的连续性和伴随性。如果这样的话,科学实在论树立的为世界是怎样提供一个本真的描述这个目标,等于形而上学的不实假设,不是科学的事了。
    二、操作主义。这种科学哲学把科学理论与定律理解为实际或可能的操作行为:假定所指的无非是一组操作,概念的适当定义不是根据事物的性质,而是根据实际的操作。并且,仅当科学述语被给予一组操作定义时,科学术语才是具有意义的,换言之才算是科学的。操作主义是现代科学哲学中的演绎主义的一种,它明确地是要替代科学实在论的,是工具主义思潮的一种。
    三、实用主义。这种科学哲学认为,科学并不给我们提供一幅关于世界的真实图画,而是提供给我们较之为我们以前的理论更具解难题的能力的理论。科学理论以经济方式为我们预见现象、设计与改进实验、描述现象,但是,如果理论不是真的,也能同样地起作用,理论的真理性与理论的功用两者基本是分离的,不相干的。这一派的影响非常大,代表人物是尼古拉.雷谢尔(N.Rescher)和拉里.劳丹(Larry Laudan)。
    劳丹的名著《进步及其问题:关于科学增长的理论》已经有中译本。他的理论是在研究科学史的过程中形成的。按他的说法,科学哲学必须考虑三个问题:第一,科学史的研究揭示了两个疑难,一个是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关于科学范式的一致性,另一个是科学共同体之间关于科学范式的分歧,科学史上存在大量这样的争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正是科学哲学中经验论与实在论争论的关键点。第二,科学本身表明,它是一门客观的合理性的进步的学科,但是,科学的进步几乎与科学的真理性或者近似真理性毫不相干。成功的理论可以是不真的,真的理论可以是不成功的。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哪些理论是真理,究竟什么是真理。第三,科学的哲学解释必须适合于理论的阐述与评价中的概念问题。根据以上三个科学史的特征,劳丹提出了一个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学进步与合理性的模式。
    四,建构经验论。代表人物就是弗拉森。他认为科学实在论有三大特点:第一,科学实在论承认一个非经验的形而上学假设,让它成为经验论的一部分;第二,承诺了形而上学的假设是合理的,而这些假设可以超越经验证据或不为经验证据所左右;第三,实在论的论证形式越出了可观察的范围,超越了感觉的证据而去假设不可观察的实体与不可观察的因果联系,使用了类似自然神学论的论证方式。弗氏的反科学实在论在科学哲学界是世界知名的。针对上面说的科学实在论的“缺陷”,他提出了建构经验论科学理论。所谓建构,是因为他看到了科学的目的是建立理论模型,而不是为了发现那些不可观察物的真理。所谓“经验论”是因为科学的主要目标是“拯救现象”,在经验上形成准确描述和预见可观察现象的适当理论。

    以上四种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科学实在认进行批判和修正。其中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概括这几点:
    1、科学不应该作形而上学的承诺,就是说那些不是经验和观察范围内的事,科学管不着。
    2、科学的真与科学的功用是分开的。真与不真,如果不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验证呈现为经验,则对于科学来说没有意义。
    3、科学的内部是常争论,科学史中科学的进步与科学的真理性毫不相干。
    以上几点,弗拉森本人是表示赞同的。这几点一一验证于无神论或者唯物主义,可以把唯物主义的性质呈现得纤毫毕现:唯物主义是十足十的形而上学而不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基础并不是象有些人标榜的那样是与科学直接相连,有此就有彼。科学在自身内部不会设定神的存在,同样科学也不会在自身内设定无神的存在,因为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而是形而上学的哲学与世界观问题。因此,当一个科学家说我不相信有上帝,那不是科学的声音,即使他宣布是也不是,那是作为一个人——有信仰倾向的人的立场表白,科学家也可以表达他的信仰立场,但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科学之内说话,而是在形而上学上说的,他说这话时,与科学的真实目的和任务毫不相干。
    我们长期以来把科学家的话看成是科学就是如是观,某些科学家包括著名的科学家反对有神论,就以为就代表着科学必然是的反对有神论,殊不知,研究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哲学,其中有观点认为,这种是类似自然神学的态度,是非科学的。我想请那些很相信方舟子先生“反基”文章的朋友想一想:到底是科学在反对有神论,还是作为某种本身就带有形而上学倾向的人在干这事?这两个身份即使不冲突也绝不是无分别的。啊,科学的形象到底既不是思想家、预言家,更不是战士啊!

                                                              (待续)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