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ssie()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9 19:47:24), 站内信件
|
苏格兰的风笛
苏格兰的风笛声带点不可解的凄厉的残酷的美,似凯瑟琳的魂魄在招唤 着爱人,一声一声:你怎么还不来——你怎么还不来——在草原的狂风中飘 荡,说不出的动人,是献给死者的行吟……
唔……有点象中国的二胡和洞箫……阿炳的盲眼看到的泉中的月……觉 新在花香的夜看到的心中的月……苏格兰的月是什么样子?听说月圆的时候, 他们也有美好如斯的传说。
但也许中国人特有的保守中庸决定了他们梦想出世而又不得不入世时为 自己奏的一曲是……如此地万念俱灰。出尘,苦涩,逃离,内心激烈而又无 所行动,让人悲怆至落泪,但可恶的民族劣根性还是要深深地蛰伏在血管里。
我们是站在坚实的土地上迎接风雨而赞美星辰的中国人。
是上演过无数悲喜剧的民族中的一员吧?就特别喜欢听这种清越的具有 穿透力的——象钉子一下子插入你的灵魂的——乐器声,还有让人心跳的密 集的鼓点,游丝般吊起却清晰如水晶的女高音,沙哑混厚像在沙漠中行走多 时沾满风尘的男低音,都是很原始的自然的歌声呵。
当然离中国的音乐更近一点,但苏格兰的风笛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听 了两次,再加上电影动人的情节,就此被粘住了。
《天涯海角》中,一群流离了又归来的苏格兰人走向崖边等待春汛,风 笛声响起,静默地走着,没有表情的表情,上帝的召唤与起航的笛声吹奏在 每个人心里。
即将远离生命起始的航线,风笛奏起的一刻就是出发这一刻。
飘摇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只有海鸥的翅膀了,只有母亲的白发了,只有情人的眼泪了,只有手心 中那只已被握湿的布袋中的一撮故乡土了!
就在那个潮水交替的时刻,离别的恐惧与内心的憧憬同时被点燃,烧成 一片红红的泪火。
总要与海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什么契机呢?
《铁达尼号》一开始就奏起神秘的音乐,挥手……又是别离……总是别 离……永远的别离……
生命是什么?看着满船人慌乱地游走,想到"热锅上的蚂蚁"这个耳熟能 详的比喻,不禁想笑,苦笑。
如此无助的生灵,偏偏是万物之灵,偏偏长着各式各样的智慧,偏偏有 如此多的倾轧要在如此挤的范围内互相挤压、碰撞……
庄子说两国的斗争不过是在蜗牛的两只角上争斗,想想我们,渺小得可 怜,却也真无聊得可怜。
风笛还是把我的中国情结吹到天国去了,我不是上帝,无权评判人类。
也知道,我肯定也是慌乱地游走的其中一份子。内心的惶惑有多少人能 避过?生命的美丽又有多少人愿错过?
真到沉船的那一天,我希望我能老到走不动,那样就可以像戏中的老夫 妻一样穿着整齐的服装,梳好了头,闭着眼睛,相拥着,安祥地等待死神冰 凉的嘴唇吻上我的额头。
也许黑暗的海水能给我带来最后一曲风笛,还我一瞬年轻的灵魂,送给 我最美丽的微笑呢。
常常不愿为戏中的煽情而落泪,在看这两部电影时,身旁的女士均哭了, 我却沉醉在风笛声中,心事飘飞。
记不住两位女主角叫什么名字,但我想,她们多么幸运呵!我要哭的话, 也要为说最后一句:"宝玉,你好!"的黛玉而哭,为重妆浓彩正在拜堂的宝 钗而哭,为青灯伴古佛的妙玉而哭,为心虚难当而又沾沾自喜的袭人而哭, 为拼死补衣的晴雯而哭……
因为她们才是真正面对灰飞烟灭的爱情,才是面对真正的破落,才是我 们中国的女性啊……
针儿,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51.2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