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eddrluo(诚之)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4 19:42:03), 站内信件
|
(续前)
反对完全无误论。
完全无误论的讨论集中于定义甚么是错误,有限无误论则花很多篇幅举证无误立论的错误。虽然指控颇多,但也可以归纳为四方面,包括:一、理性先于信心;二、忽略人性因素;三、对错误的定义狭隘;四、解经不当。
理性先于信心。有限无误论认为无误论的结果是把理性置于信心之上[46],是经院哲学的产品[47]。它衍生出「一错百误」和「原稿无误」,充份反映这种理性主义倾向。
对「一错百误」的批判。由于任何的细节错误足以拖垮整本圣经的权威,这种教义产生的是不断的忧虑和终日惶恐。如奥尔说过的,把圣经权威建立在兔子是否倒嚼上(利11:6),无疑是自杀[48]。当无误论高举对圣经的信心时,事实却是每一天的疑惑[49]。由于害怕发现否定圣经无误的知识,在学术上裹足不前[50]。它专注经文细节(字字皆要),忽略圣经的主旨和圣灵的内在见证,损害圣经的权威[51],和因而产生的喜乐[52]。
对「原稿无误」的批判。原稿无误被看为一种退守,早期甚至有人主张原文元音无误[53]。原稿无误使无误变得不可推翻,因为任何错误都可以归咎于抄本有误[54]。响应这种批评,完全无误论会肯定抄本在「实践上」是无误的。抄本具有「衍生的」无误[55]。这一点早载于芝加哥言中:「我们进而宣认,圣经抄本和译本是神的启示,只要它们能忠实反映原稿。[56]」况且,无误论极少据以抄本有误来处理矛盾。
忽略人性因素。无误论把圣经无误从字句抽空,不肯面对圣经字句的人性成份[57]。有限无误论认为,神是使用有误的人来传达启示的,我们不应限制神的启示方式,「必须」使一切无误[58]。如果说,神的默示必须得到圣经无误的结论,为甚么神又不保守抄本无误呢[59]?
对错误的定义狭隘。由于无误论对错误作出众多限制,无误差不多是不可推翻的[60]。有限无误论对错误的定义,是从反面来作的。他们会定下一些原则,排除不同的错误。现把部份学者的原则表列如下:
错误的层次及完全无误论立场的处理办法
错误的层次 错误的性质 殷保罗的处理[61] 古鲁顿的处理[62] 艾力逊处理[63] 芝加哥宣言有关条文
语用的差异 差别 -- 日用语[64] 日用语、看目的[65] 第13条
编修的差异 差别 风格差异 -- -- 第8条
叙事细节自由 -- -- 第13条
引用自由 引用自由 -- 第13条
-- -- 看宣认与否[66] 第13条
文化的差异 差别 文法自由 文法自由 文化不同[67] 第13条
误载误导 偏差 悬而不决 -- 悬而不决 第14条
说谎误导 扭曲
抄写的出入 错漏 原稿无误 原稿无误 原稿无误 第10条
根据这些原则,只有两种错误才算为「错误」,就是误载误导和说谎误导。这是从圣经作者的层面看的,在神来说,两者都是说谎。不过,这种误导未能有充证据,而只属于有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响应是应该悬而不决,而不是过早判断为错误[68]。
解经不当。除了有限无误论的解经支持外,就是耶稣对抄本的使用。这一点正正推翻完全无误论对「一点一画」的诠释。既然耶稣视有误的抄本为默示的,默示便不需要无误作为自然结论了。
详细解释两论的冲突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审视他们的推论和前提。
2. 无误论争中的逻辑
护教策略的检视:
不同的无误论都是响应性的,因为没有反对声音,无误论并不成话题。这些福音派中的不同阵营,都是要回答问题。只是,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破解的办法。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无误论模式看作不同的护教策略[69],对反对者作出不同的回答方式。以科学和圣经的冲突为例,我们可以审视反对者的逻辑,和不同无误论阵营的响应策略::
三种护教策略
反对者出题 绝对无误论答题 完全无误论答题 有限无误论答题
1. 圣经记载不符合现代科学2. 不符合现代科学就是错误3. 科学上错误就是不可信4. 因此,圣经不可信 反对(1):不符合现代科学,只是一种误解 反对(2):不符合现代科学,不算错误 反对(3):犯了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错,不表示圣经不可信
三种不同策略,其实是一步一步退守,承认对手更多的命题。绝对无误论采取全盘否认的态度,因此热衷于在圣经中寻找现代科学的痕迹。完全无误论退一步,承认科学精确性不是圣经的目的,不过他们不把这些不精确算为错误。有限无误论承认科学上不准确是错误,只是,这些错误无损圣经权威。我们再以「圣经是否有前科学的宇宙观」作一次逻辑检验:
护教上的退守:以前科学宇宙观为例
反对者出题 绝对无误论答题 完全无误论答题 有限无误论答题
1. 圣经是前科学的宇宙观2. 前科学宇宙观就是错误3. 错误就不可信4. 因此,圣经不可信 1. 圣经含现代宇宙观2. 现代宇宙观印证无误3. 因此,圣经无误 1. 圣经是前科学的宇宙观2. 前科学宇宙观不算错误3. 因此,圣经仍是无误 1. 圣经是前科学的宇宙观2. 前科学宇宙观就是错误3. 错误不代表教理不可信4. 因此,圣经仍满有权威
对抗ð 退到前科学 ð 退到有误
其实每一次的退守,并不一定把问题减少。绝对无误论要说服反对者,他们的调和不是可笑的牵强附会;完全无误论要说服反对者,他们否定错误的清单不是自圆其说的把戏;有限无误论则要说服反对者,他们的信心不是对圣经的愚忠。
某些反对者便指出,无误的立场本身就是一种信心,这种立场因而不能以理性来肯定,又不能有致命的一击,把它一整个推翻[70]。虽然有限无误论把完全无误论说成终日惶恐的疑惑者,但事实上,他们对错误的定义使推翻无误近乎不可能,因为即使是难解的经文,也应该存着解决问题指日可待的信心。连有限无误论者也认为,这些定义使无误免受任何检证,那为甚么还会终日惶恐呢?
对于有限无误论,这种信心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当完全无误论说出「纵然有难题也信」时,他们只不过是说「纵然有错误也信」。如果错误清单使无误论变得不可检验,跃出字面领域同样使无误导论不可检证。这些不同的信心彰显表列如下:
都是信念:圣经无误各派面对错误的态度
绝对无误论的信念 完全无误论的信念 有限无误论的信念
无误论答题 错的是科学或圣经不协调是假象 协调科学,希望在明天或错的是解经者 错了,仍是相信
与理性关系 反理性 非理性 超理性
绝对无误论的反理性,在于他们勇敢地否定任何与圣经有表面冲突的科学发现;完全无误论的非理性,在于他们那对将来热烈的希望,把解决问题的时间无限期押后;有限无误论的超理性,在于他们宣布可以信靠即使是充满错误的圣经。
两论的不同推论:
在上面的检视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据以的论证是差不多的。同样,他们对信心和理性的关系亦有类似的看法,就是:
§ 他们都否定圣经要通过科学检证,却认为对方有这样的想法;
§ 他们都否定圣经无误能遭到理性推翻;
§ 他们都认为信心是先于理解的。
即使是这样,他们却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些推论表列如下:
完全无误论 有限无误论
两种逻辑(一)科学检证
1. 不应让科学来检证圣经2. 有限无误论承认圣经通不过科学检证3. 因此,有限无误论不成立 1. 不应让科学来检证圣经2. 完全无误论要求圣经通得过科学检证3. 因此,完全无误论不成立
两种逻辑(二)举证责任
既然不能证明有误,为何坚持圣经有误? 既然不能证明无误,为何坚持完全无误?[71]
两种逻辑(三)信心
1. 信心先于理解2. 我信神能保守圣经无误3. 因此,我信圣经无误 1. 信心先于理解2. 我信神能保守启示,即使人有犯错3. 因此,我信圣经不用无误
相反的结论,其实是反映了两论没有说出来的前提,分别是:
§ 有限无误论首先假设圣经有误,举证责任在于无误的坚持者,完全无误论则认为举证责任在于否认无误的人;
§ 有限无误论认为,信心的对象是字句所指涉的实体(神、基督、教义),而字句错误无损对这些实体的认识,完全无误论则认为信心是双轨的,要一拼相信实体和字句,无误和无误导不能分开;
§ 有限无误论采取了反对者对错误的定义,而完全无误论者从不承认这些声称的「错误」适合称为错误。
3. 批判与建立:寻求模式
综合以上讨论,两论其实都是护教策略,都是信心先于理解开始,并且承受反对者不同层次的诘问。除此以外,笔者对两论分别有如下的响应:
响应完全无误论 响应有限无误论
1. 可容忍的错误为何不算错误? 2. 抄写错误为何不是可容忍的错误? 3. 甚么是宣认?甚么是报告? 1. 原稿有误,为何教义无误? 2. 放弃疑点归被告表明承认科学权威 3. 人工化的二分法 4. 信心究竟是可检证的?还是不可?
响应完全无误论:
(1) 毋须把错误作过窄狭的定义,而是澄清「错误」所指的性质,包括差异、错漏、偏差和扭曲。我们必须指出,「错误」彼此之间没有过渡性,只有某种错误才会危害文本的可靠性。我们应当批判,以科学准确性衡量文献的可信性是合理呢?还是用尺子度空气?
错误的层次 语用的差异 编修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 误载误导 说谎误导 抄写的出入
错误的性质 差别 差别 差别 偏差 扭曲 错漏
(2) 引伸自上一点,我们要问:为甚么抄写错漏不算为错误呢?还是该说,这种错误不足以推翻圣经权威呢?我们应当更多强调抄本的衍生性无误,不需首先在脑部想象一本无误的原稿,好象没有这种想象,圣经无误就无法成立。
(3) 完全无误论视覆述中的错误为报告引述,不是错误,只有宣认的错误才算错误。问题是:如何界定报告和宣认呢[72]?这一点似乎还未有清楚的讨论。
响应有限无误论:
(1) 有限无误论好象是半途的新正统,在推论上总是不够彻底。比如,我们可以承认历史有错,为甚么不能承认教义有错呢?自由派在此看来最彻底,因为他们甚至怀疑福音书所载的是否耶稣真确之言[73]。
(2) 为何不让疑点归被告呢?有限无误论只能说历史正统承认圣经有某种「错误」,但由圣经有某种「错误」(如科学上的不准确),以致一般地承认圣经有误,似乎是走得太快了。这种倾向在实践上承认科学对圣经的检证权利,而不是拒绝。因为,它接受以科学准确性来审视圣经,据以决定圣经的可信性。
(3) 有限无误论的二分法只能在概念上运作,事实上有难度。用二分法保证启示不受感染的例子包括:基督-字句、内容-形式、启示-记录、无误导-无误、神的信息-人的文字、信心-理性、教义-历史/科学,等等。这些对立在概念上可以区分,但在实践上又如何分割呢?没有字句,如何认识基督呢?脱离形式,内容如何构成?[74]删除历史,教义如何归纳?
(4) 有限无误论对检证持双重标准。他们问难原稿无误为不可检证,却又高举自己的立场使信心超越了理性检证。如果信心不受检证,为何要求原稿无误要呢?
他们批评完全无误论是经院哲学,笔者认为,这种指责并不成立。有关两论和经院哲学的信心基础见下图:
信心的衍生次序
完全无误论 有限无误论[75] 经院哲学
任何一者足以质疑神的信实 圣经只是人言记载着神言[76] 对救恩的信心基于经文无误
可以说,完全无误论是双轨的信心,有限无误论和经院哲学都是单轨的。我们应当探讨,那一种信心观更符合圣经。其实,两论对错误和信心的观念都有需要澄清的地方:
圣经中是否存在错误?
绝对无误论 完全无误论 有限无误论
说谎(有意犯错) 不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宣认中的错误 不存在 不存在 存在
如实报告错误 存在
所面对的困境 事实上找到报告有误 如何区分宣认与报告? 如何建立教义基础?
总结:从模式的优劣判断,完全无误论还是比较稳妥,不过,正如它从绝对无误论分别出来一样,我们仍须探讨更加完善的模式,在完全无误论的模式上作提炼,力求更准确表达我们的信仰。有限无误论对完全无误论作出不少有力的批判,促进福音派的自我反省,但他们在充份证据出现前,提早宣布圣经有误,却有倒洗澡水,连婴孩也倒掉之嫌。
笔者最后有两个模拟的建议:道成肉身和灵与肉的关系。
道成肉身:
圣经中的人性因素对有限无误论来说,是一种限制,表示错谬和软弱。然而,基督论中的人性并非只是消极的限制,而是以马内利的积极表现,人性是启示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基督的人性无罪,调的不是他不会犯任何错误,而是不会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模拟的应该是无误导,不是无误。试想想,基督的无罪,是否一定要求他不会忘记邻居的名字,或者作木工时有出错?
基督在人性当中也有彰显神能,以见证祂的弥赛亚身份,因着圣灵同在,祂能洞悉人心,也能预见十字架在前面。我们同样可以合理地相信,圣经为了保证它启示的权威,能够超越人性的错谬,确保无误。
基督与圣经的模拟(修订)
教义 启示性质 神性 人性限制 完美典范 神性权能
基督人神二性 肉身的话语 基督是神的真像 身体软弱 无罪 大能预知
圣经无误 成文的话语 圣经是神的启示 文化文体 无误导 无误无缺
灵与肉的关系:
一个活人由灵与肉合成,灵与肉在概念上能够区分,但又不能分离。这里的「不能分离」又不是绝对的,因为,一个瞎子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跛子也是可以活下去。不过,肉体的缺失是有极限的,一个人要是砍了头,或者流血过量,他就不能活了。启示也是这样,圣经的信息和字句就像灵与肉一样,有一些错误是可以的,比方统计不准确,或者抄写错漏,但不因为这样就甚么错误都可以。有限无误论好象说,保着头颅和身躯就行了,完全无误论就永远反对任何「手术」,就是作了,也不改反对立场,说这一次作的是例外的。
人与圣经的模拟
身体、肢体 灵魂、精神 脑袋、心脏 小手术 砍掉肢体
文本、字句 救恩、基督 教义、训诲 承认差异、抄漏 承认重大矛盾
最后,让我用宾洛克的话来结束全文吧:
如果锤炼出三一论和基督论的定义要用上数个世纪,为甚么我们会以为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去得出一个圆满的有关启示的神学?[77]
[全文完]
©Daniel Ku.2000.本文版权为本版版主Daniel Ku所有,如需转载,请列明出处即可。本网站为:home.netvigator.com/~kudaniel/
脚注 | 参考书目 /略
©Daniel Ku.2000.本文版权为本版版主Daniel Ku所有,如需转载,请列明出处即可。本网站为:home.netvigator.com/~kudani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