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pmimi(小气猪)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9-22 14:50:41), 站内信件
|
所有食品都是“吃”的而潮菜是“品”的。这是因为在潮汕这个悠闲的“省尾国角”这地,几乎什么都是“品”的:古典小说与佛经中都说:“吃茶去”,潮汕却说“品”茶;大海明明是“看”的,在汕头海滨长廊上却建有一亭,曰“品”海亭;此外,品戏、品花、品画、品诗、品对联、品潮乐,直到品人。可以说在潮汕地无物不“品”,无事不上“品”。
潮菜讲排场
要排场,潮菜有排场:客一落座,先品工夫茶,十几种佐料碟顺势排开,大中小杯齐备,刀叉筷勺俱全,纸巾、毛巾,先给生人一个下马威,让你手足无措。开席后隔两面三刀道菜便有一汤,一会是洗手茶,一会是清口茶,结尾是青菜、甜品,让你甜甜蜜蜜,腻了,上水果,清清爽爽。
潮菜讲营养
要营养,潮菜最讲营养。潮汕南北地处热带与温带交界处;东西又处内陆与大海交界处;大海又处东海与南海交界处;大陆则处闽粤交界处。四方激荡,八面来风,使潮汕人历练得愈加精明。男女老少个个都谙熟养生之道,人人都知道食品的药性。“凉热”之说时常出于孩童之口,概由氛围造成也。冬至以后吃的食品,提前几天也不行。
潮菜讲味道
讲味道,潮菜讲究原汁原味。由于潮菜根源于海洋文化,其价值观与品评标准自与内陆文化不同。内陆文化美食讲究“香”,故离不开煎炒油,海洋文化美食讲究“鲜”。潮菜源于海边,空气与食物中盐分多多,不必尽从菜中得,故需淡中求鲜味。能不破坏原味者尽量保持:醉虾、醉蟹、生拌鱼、生腌蟹,有的仅做浅加工。这样才能吃出“生猛海鲜”的本色来。
许多海洋国家都有“冒死吃河豚”的说法,每年死于误吃或不会吃的人不少。只有潮人能破解这“既好吃,又有毒”的矛盾。他们有长期的、甚至是生命换来的经验,使其成为人间至味,让人体味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这“冒死”的目的正在“品味”,而非为了果腹。
为了增“味”,潮菜有许多配伍佐料,这些佐料酱碟并不是“烧”在菜肴中,而是随各人不同口味配吃。这样既可以保持菜肴的原味,又可以调解各人的口味。
潮菜讲精神
说精神,潮菜真可谓既是物质食粮,也是精神食粮。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创业艰辛的怀念,清明时要吃“朴籽粿”,是用朴籽树的叶子做的,是先人闹饥荒时用以活命的,后人吃时已经和了米粉加了糖,成为可以去积热的美食,但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忆苦思甜,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潮菜讲文化
潮菜又寄寓了吉庆文化,几乎每种食品都有象征意义。如正月初初七吃的“七样羹”:萝卜象征清白,韭菜为“长久”,葱谐“聪明”,芹菜象征勤劳,大蒜、厚合意为“诸事合算”,春菜表示回春,都有文化上的意义。至今饮食中的许多规矩,就更是千百年潮人文化的浓缩结晶了。
人类对食物的追求,从“民以食为天”,到“民以食为药”的阶段。饮食由“腹欲”到“口欲”,必将发展为“体欲”,一切饮食为了健康。为此,未来的潮菜必定会更加扬长避短,走向科学化、营养化、多味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