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桃园故事>>『版友文集』>>『最新文集』>>※ 不想爱你 ※>>文·爱又何妨>>车溪之旅

主题:车溪之旅
发信人: hsq222777(我只是一个过客)
整理人: sakura-xiaoying(2002-07-29 13:43:46), 站内信件
                               车溪之旅 


    “五一”期间放长假,天公却不作美,连续地下起了雨。五月四日青年节那天,本来是和家人说好去晓峰玩的,无奈雨太大,也就只能舍远而求近了。通过一致商定,都认为车溪还比较理想,又有名气,路程也不远。一个人带一把雨伞,我们就上路了。 

    雨很大,从楼下到公路边才一分钟不到,钻进出租车时我已经感受到了雨的冰凉。还有几滴甚至跳进了我的脖子,徐徐往下滑落,不禁打了一记冷颤。长时间的雨,气温都下降了许多。 

    车溪位于宜昌市江南,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便抵达了目的地。使我吃惊的,不仅仅是车溪景区管理处门口那一架大得出奇,大得夸张的水车,还有那冒着雨,却游兴浓郁的各方游客。看汽车牌照,有的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甚至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许,雨中游玩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意志吧! 

    买了门票我们便往里走,走了一段路却被景区管理人员追了过来。他似乎很吃惊地看着我们。我以为我们无意中违反了景区的什么规章制度,他笑了笑说:“没事,只是,从这里到达最后一个景点还有八里多路程,而且路上很泥泞,你们不租辆车吗?”这些,于我们先前是不知的。正好有辆小面包车驶过来,虽然有些破旧,但总比糟蹋了鞋子强。谈妥了价钱,我们便往车溪深处驶去。 

    大约行进了十几分钟,我们便抵达了车溪风景区的最深处——天龙云窟。其时已近午时,望着高高的山峦,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到了体能的饥荒。找了一处农家饭庄吃过饭,开始登山。 

    这里的人,比起景区入口处,应更多了,山道也被踩得格外泥泞。有几位抬轿子、牵马、拉驴和赶骡子的人走了过来,一起总动员,终未能见效,我们还是步行上山了。 

    我是成人中年龄最小,也最活跃的一个,理所当然地走在最前面。一来可以探路,当当马前卒;二来可以方便为他们照像。我不希望他们用我的相机给我拍照,浪费胶卷。不知对他们说过多少遍这相机是两次曝光的,中途必须得保持几秒,却老也不见效果,照出来的照片总是又黑暗又模糊。买了个相机却只能给别人照相。 

    根据门票上印制的示意图,我们决定先游览观音洞。到达观音洞口的时候,我便悟出一个真理来,大凡此类座落,必然路途艰难,以验证一个人的毅力与虔诚度。家人中有年岁大的和不信佛的还有不需要许愿的,没有上去。路实在太陡了,而且在半山腰,像我这样年纪轻轻、身体够棒的小伙子上去,都还得紧紧地抓牢了两边的护栏——几根不算粗的木棒,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上去,生怕一失足便粉身碎骨。 

    观音洞正是香火燎绕、硝烟熏天,不少的善男信女正跪立在观音像前许愿,也有几位年岁大了的老婆婆也在祷告着,可能是在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其多子多孙、平安如意吧!我想,多子多孙还是别祈祷的好,计划生育抓得紧,多人口也就是多给国家增加负担呢。 

    家人买了香火鞭炮,却怕燃放,这一“光荣任务”自然又落在我身上,噼哩啪啦一阵响,世间又多了几个未了的心愿和一串噪音。 

    从观音洞下来,就更令人毛骨耸然了。根本不敢往下看,晕,只能半睁着眼,摸索、探寻着走下来。 

    再往山上走一段路,便看见了一块刻有“小小水帘洞”字样的石碑,好多的人正涌在那里照相。地方又不大,等了好半天才轮到我们。照完相我们便从洞口处走了进去。 

    洞口很小,只能容一个人进去出,身体太胖了还进不了呢!洞里还渗着水,地上的积水有些深,一下子就感觉到头发湿了,鞋子也进水了。心想这个景点倒是非常原始的哩! 

    往里走了没多远,我便知道了“小小水帘洞”名字的由来。只见一瀑飞泉从洞中的一个小孔处直泻而下,果真像是花果山美猴王的居所。 

    小小水帘洞还有一个奇特之处,便是此洞为上下两层,其间用一架铁梯连接,连接处有几块钟乳石太长了,有碍游人行进,故将之锯去了。留下的切割面宛如一面水晶或是玛瑙做成的镜子。要知道钟乳石可是一百年才能长出一厘米,我不免有些惋惜起来。 

    第二层与第一层没有什么异别,都是些经过千百年形成的巨大的钟乳石。我们很快便穿过了第二层,走到尽头一看,我们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这便是忘忧谷吧。只见薄雾飘渺,宛如纱裙,群山环抱,清丽幽深,宛若仙境,大抵蓬菜之阁也便如此吧! 

    半山腰有几排条椅,几根粗壮的铁索悬吊着,是可以晃动的,以供游人休憩,坐在上面,闭上眼睛,轻轻地摇晃,感受这尘世间片刻的宁静。大家依次地在忘忧谷摄影留念,然后向下一个景点——云龙石窟进发。 

    云龙石窟就在忘忧谷的上方。拾阶而上,一会儿就到了。云龙石窟的入口是一池清水,名曰“放生池”。看来,景区的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是挺浓烈的。 

    顺着水泥铺就的小道而上,可以看见一个挨一个的小水池,边缘处呈椭圆状,光滑灰白,状若莲花,煞是好看。这些“莲花”的“花瓣”是因为石灰岩经过了山泉的冲洗凝结而成,质地非常的坚固。 

    石窟里面灯光比较暗,时时从谷底升腾起来的雾气漫了进来,更给石窟增添了几分朦胧、几分神秘,也带来几分情趣。 

    越往深处走,洞便越来越窄,也越来越矮了。透过昏暗的灯光,悬挂在洞顶的一块小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上书“咫尺炎凉”,感到奇怪,就向一个拿着一面小旗,胸前挂着导游证的女孩请教,她告诉我,在夏天,如果一个人站在这块牌子的下方,便会感到一边热一边冷,所以称之“咫尺炎凉”,我不禁谓吧大自然的神奇了。可惜来不逢时,无法体会这一美妙境界了。 

    还是不断有水流不知从哪座山顶流向了石窟。昏暗的灯光下听得见潺潺的水声。 

    猫着腰,穿过一个不足一米高的通道,眼前突然变得豁然开朗。居然在石窟的里面还别有洞天。洞的中央置有一盏很大的探照灯,可以看见有无数个小洞向四周延伸着,里面却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可能是还没有开发出来吧! 

    下山的时候,我们是顺着另外的一条山道,穿过忘忧谷下来的。回首往身后望去,雄峰、异石、奇洞、飞瀑、清泉相得益彰,又各自成趣。不时的有鸟儿和着人声,躲在丛林的深处,欢唱着。水声、人声、鸟声,在空旷幽深的山谷久久地回荡…… 

    随后,我们还沿途参观了土家民俗风情表演、巴楚故土园和石仙谷。土家族的长角号、巴山舞、竹竿舞,以及质朴却不乏典雅、粗放却亦显婀娜的各种服饰,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在巴楚故土园,我们看见了土家族人民世代沿袭用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工具,有水车、磨坊、农具等等,都展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散发出浓郁的民族芬芳。 

     
    天空还是下着雨,无私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车溪的水,不断地汇集成流,生生不息地奔向远方。我扬起头,无意间却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地荡漾着春光,洋溢着笑容…… 




----
心情飞舞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