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lose_kk(kk)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9-08 00:00:05), 站内信件
|
《目击世界100 年》:
这套书经本班一位美女购买,在班内广为流传,图片记载了一张张笑与不笑的脸,我们穿过百年的沧桑来触摸历史,一张张发白的图片记录了比文字更有说服力的历史。过去的一百年使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一百年,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喜悦、成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包含了血、肉、泪。以史为鉴,我们在上一个世纪的图片中,除了获取知识,还应思考。
我在阅读时,不只一次的想象,假如我生活在那样的年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诚意推荐
《目击世界100年》。
《重返巴格达》
唐师曾用一种异常的诙谐的笔触,将他说见的1990年的和2000年的伊拉克作比较。但从文学角度,不能说很成功,必经是出自摄影记者之手,但却在感情的传递方面相当成功,煽情而不滥情。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伊朗摄影大师的作品《小鞋子》一样,即使合上书,你仍然可以感受到来自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时,书中描述了作者许多的个人经历,如拜师萧乾、身患重病等,带有浓烈的个人自传色彩,使我异常崇拜唐师曾这个人。
书中有一句话的确很好:“人生最后重要的不是遇到什么,而是对遇到问题后来取什么样的态度。”
《女学生之友》(柳里美)、《沉溺》(川上弘美)
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因为不喜欢他们狭隘的民族主义,但我这句话一出口,已经带有民族主义。诚然,从接触日本的漫画到作家再到语言,让我对这个国家或者说这个民族有了重新的认识。
在学校图书馆昏暗的灯光下看到这两个作者的作品,与日本当红作家村上春树在新闻上的风格非常相似,注重细节描写,而且相当细腻,瓷砖的颜色,歌曲的长度,空气的湿度零零碎碎,有时有“唠叨”的嫌疑。
至于在构思方面,这两位新生代的女作家却截然不同,柳里美取材多以破碎家庭为主,而川上弘美则喜欢用幻想为题材。
《大明宫祠》
诗一样的语言。我觉得这两位作者在刻画人物语言和内心方面也可谓花尽心思,总体来说感觉很“唯美”。两位男作家将两位女性刻画得非常浓烈,确实很难,以至于显示不了书中男主角的个性,几个男人如薛绍、张易之等的人物都并不丰满,可能是一种衬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