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sq222777(我只是一个过客)
整理人: sakura-xiaoying(2002-07-26 14:11:47), 站内信件
|
难忘玉泉行
这是二○○一年十一月八日所看到的一切了。现在才提笔,因时间间隔太久,有些其实已经记不得了,也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故有些数字或是文字可能有悖事实,还望读者见谅!
—— 题记
向往玉泉之行许久,那次正好到当阳参加一个活动,顺便参观了一下玉泉名寺。
玉泉寺位于当阳市西南12公里处玉泉山麓,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汉建安年间,普净禅师于此结茅为庵,梁宣帝敕旨建寺,初名覆船山寺。隋开皇时,智者禅师建寺三十六所,将玉泉、栖霞、灵台、天台并列为“天下四绝”。唐贞观中年,僧人法真增建。宋天禧末年,明肃皇后重修,改为“景德禅寺”。
迈进高大的山门,我便被这严肃的宏伟所吸引。大门其实就是一堵城墙,一堵厚得让人感觉到凝重的墙,墙的中间被开出了三条通道,分别是大门、左门、右门,门都用木头制成,门栓也就是两棵树木制成。
从大门进去,顺着几十级台阶而下,一派葱葱郁郁的景象立刻映入了眼帘。只见苍松古柏参天而立,绿杨翠柳迎风摇曳。
前行三百米,便会看见一个很高的渡水桥,据说是毛主席时代为了灌溉农田防旱修建的,现保存完好,只是没有怎么使用了。
继续走,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小门庭,上面书曰“三楚名山”,字体浑然有力,一看便知乃大家手笔,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门庭的旁边,便是著名的棱金铁塔,据说此塔为中国现在最高、最重的倾斜铁塔。置身塔下,能够感觉到它的巍峨,果真是玉树临风。整个塔身全部用铁水浇铸而成,塔身上的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不光是一座铁塔,更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我左看右看,却始终也未能发现它朝哪个方向倾斜了。塔的下面,还有地宫,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入内。
跨过一道小桥,玉泉古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整个寺院是分三重建造的,第一重便是正殿。走进殿内,顿时感觉到金碧辉煌、眼花缭乱。巨大的佛祖、观音等一些神像都是金光闪闪、慈眉善目地端坐在寺中央。两边站立着神态各异的八大金刚和十八罗汉塑像。让人感觉到一种天界的威严。
第一重与第二重之间有一个放生池,正值秋冬时节,池中的莲叶已经枯萎,耷拉在枯老的荷干上,有几条红色的鲤鱼在其间往来穿梭,在这庄严肃穆的禅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重也是一些不知名的佛像,个个都是高大威猛,健硕无比。地上铺满了灯芯草做的蒲团,以供僧侣参禅和游客参拜之用。
第三重需拾阶而上,台阶虽不高,却很是陡峭。往上看,就像一部竖起来的梯子,上下时要紧紧地抓住两边的护栏。那种感觉还是令人胆颤心惊。里面供奉的是佛神圣像,前面的神翕上香火燎绕,面带笑意的佛祖正在欣然接受信徒们的谟拜。
山总是与水相傍相倚。从正门出来,继续往玉泉山深处走去,可以看见一湖清水,清幽碧绿。水在山中,山在水里,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有一条九曲回肠式的小桥通向湖中心的一座小亭,亭的两侧写有一幅对联,左为:“白云飞四野”,右为:“绿水锁双桥”横批“画阁朝阳”,把这湖光之色泼墨得淋漓尽致。于是我便知道了这座湖叫“朝阳湖”。
著名的珍珠泉,就在湖的前面,站在泉边,轻轻的用脚跺一下地,或是轻轻地说说话,池中便会冒出一串串的像珍珠般的泉水,在宁静的池水中显得格外的漂亮。
珍珠泉的右侧,是一座关公祠堂。据说关公曾在此处显圣。我一向对关二哥比较尊崇,特别是他的忠诚和义气。还有那过五关斩六将的勃发英姿,至今仍铭刻在很多人的心中。民间还把关公列为“财神”。走过去,才发现原来只不过是一座小小的祠堂,忍不住生出些感慨来,把一个大名鼎鼎的关圣放在这里,是不是有些委屈他了?向看门的老僧人要了香火鞭炮,上前恭恭敬敬地给他叩头、上香。
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晚了。秋冬的霞光漫天地洒落在大地上,照着一身尘灰、一身疲惫的我们,感觉很是温暖。这娇红的晚霞连同美丽的玉泉,一起亘久地镌刻在了我们的心中。
PS:凌,首页已发,别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