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宗教相关>>宗教与社会>>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九)

主题: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九)
发信人: promisedland()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6 23:49:13), 站内信件
                      吴雷川

    赵的基督徒福音言论,对主张革命的青年和知识分子吸引力不强;另一位基督徒思想家吴雷川的言论却较有说服力。基督徒知识分子中,他是最富折衷性的一位思想家。他曾得进士,在未信主前是一位十足的孔子学者。1928年他出任燕京大学校长。他不懂英文,只能靠阅读中文圣经和翻译书籍来了解基督教义。本世纪30年代他又有出人意表的改变,他倾向用激进的物质主义来解释历史、宗教和革命。30年代末期,他的基督教思想是三种主义的混合——孔学、基督教和唯物主义。20年代和30年代,他接受各种不同主义学者——如中国“新传统主义”者王新民、何炳松;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叶青;自由主义者杜威、赫克(Julius Heeker)等人——的看法。

    吴认为耶稣是人灵性的救主,是政治的改革家,是伟大的犹太爱国者,是热心铲除贫穷和改革家庭制度的人。中国既然需要政治、社会、灵性的革新,耶稣是国人最佳跟随的榜样。吴像西方自由主义的基督徒,主张建立天国在地上,但他的方法是革命,他认为基督教即是革命的福音。他循唯物论来解释历史,认为人的忧患是物质环境的不健全,环境若改善,民智民行自会改进。

    吴氏既然持激进的唯物思想,他的救国之道自然是激进的,靠革命进行。在1936出版的驰名著作《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一书中,他说:“基督教唯一的目的是改造社会,而改造社会也就是寻常所谓革命。……如果要改造社会,就必须取得政权,而取得政权又必须凭借武力。倘若基督教坚持要避免革命流血的惨剧,岂不是使改造社会底目的成为虚构以终古?”

    关于实行社会重建,他主张中国应该采取集权主义和独裁路线,他呼吁中国基督徒们热心参与,不惜流血革命。

    本世纪30年代,吴氏关怀的,不只是救中国,更是中国全民族的复兴。他深信中国教会必有贡献:一、提供得力领袖,耶稣是舍己救人的伟大人物,抱着高贵理想,因此接受耶稣的中国基督徒必定是良好的领导人才。二、30年代中国政府抵抗日本入侵,中央政权是拯救国家的主力,但必须改革;而中国社会更新,民族自必更新。基督徒的品格和奉献是社会的一团酵素,能使全社会焕发更新。吴氏强调,孔子的言论无法成功,因为他有封建思想,对象是属高阶层分子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