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宗教相关>>宗教与社会>>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八)

主题: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八)
发信人: promisedland()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6 23:49:13), 站内信件
赵紫宸

    1930年末期,中国基督教徒约为数三到四百万人。许多著名教会领袖辈出,最具影响力的计有王明道、赵紫宸、吴雷川、刘廷芳、徐宝谦、吴耀宗等人。我们研读赵紫宸、吴雷川二人的作品,因为他们的言论对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深具影响力。

    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基督教领袖面对两大问题。那些关怀基督教而又受科学理性影响的人,他们的根本问题是基督教如何符合科学与理性,超越迷信;至于爱怀救国之道的人,他们的问题是基督教能否符合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需要。

    赵紫宸毕业于东吴大学,又获凡登堡大学硕士和神学士学位。1917年至1925年任东吴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他具备这些学术条件,所以他多年来是基督教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也是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精英之一。1948年,他被选为“世界教协会”6位主席之一,是国人在世界性基督教会内所任最高职位。

    讨论他如何答辩反教人士的问题前,我们先研究他的神学思想。这些思想影响他对世俗事情的看法。20和30年代,赵的神学思想属于“现代主义”。他认为基督教是“一种意识、一种肯定的个人与社会存在、一种新生命,耶稣基督已实践出来”。耶稣是人,一位完人,他对神有深刻的认识;神僧耶稣显明,也借别的贤人显明,例如孔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耶稣只是教主之一位。耶稣既然是人,赵氏就不信童贞女生子、神迹、基督更活、天堂地狱等说。神是什么呢?神是爱。神差救主(耶稣)到世上来,借爱和人格救世。

    赵既然持现代主义看法,他对基督教与科学理性之关系的答复自然是肯定性的,认为二者不生矛盾。他认为科学上的真理在宗教上也不会虚假。赵氏称耶稣为人,又不信圣经所记超自然现象的事实,由于他采取这些立场,反教分子也就无法攻击他了。

    至于基督教如何符合中国政治和社会的需要,赵氏在20年代的答复是:基督教带来灵性更新,灵性更新是政治和社会变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他认为真的基督教精神可使民生优裕、国内政治团结,又能驱除外国的帝国主义分子。他对中国的问题与胡适持相同看法,换言之,外国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怕,中国本身的精神物质贫穷才可怕。他又赞成孙逸仙的看法,认为中国之衰败,是因百姓人格的堕落。中国自救之道即人格之更新。

    30年代中国的命运很悲惨,长久以来的混乱、贫穷,加上腐败,1931年日本的入侵,国家更是岌岌可危。大众于是渴求彻底的革新。对于要求政治彻底的革新,赵持相反看法。1932年他说:“在过去的30年里,首先人们对立宪运动感到失望,于是就把希望放到革命上;而革命也成功了,但是民众百姓又对企图把中国转回到君主体制感到失望。在持续不断的竞争中,一帮军阀得逞于一时,而另一帮军阀又得意于另一时,然而都是流着无辜百姓的血。到北伐成功之后,似乎全国又告统一了,但是人民的希望又再一次被腐败的政府所压制着。”

    1935年,赵氏主张灵性革新,采取逐步改革的行动。赵既然反对激烈改革,故在20年代至30年代,他支持国民党政府。中国既然不宜来激进的政治改革,基督徒该如何救国?1932年赵氏提供方法如下:一、使基督教进入家庭,家庭革新,中国即有新生的一代,二、实行数义,影响大众,使百姓爱国家,行公义;三、鼓励中国青年参与社会救国服务,例如开发边疆,重建乡村,改进教育等。

    他的社会改革救国主张当然是源出于他的“现代主义”神学思想。他的言论看来很实用,但是对30年代非基督徒知识分子是无法满足的,他们认为赵的方法过于缓慢与间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都要求更直接有效的救国之道。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