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romisedland()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6 23:49:13), 站内信件
|
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
邵玉铭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20世纪初期知识分子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反应?其目的有二。第一,这有助于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第二,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接纳基督教的情形。
对20世纪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西方学者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我们衷心感激这些出色的研究者,使我们得以了解19世纪时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例如1860年至1899年间,基督教在中国是多事之秋,曾有数以千计小型冲突,有240多次公开袭击宣教士的暴乱事件。 另外,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基督徒真如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采取反对基督教的态度。他们一方面信守儒家学说,另一方面又认为西方帝国主义与基督教信仰息息相关,而且基督教许多教条不合中国社会民情。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对19世纪情况有所认识,但20世纪时期基督教在中国之灾害仍有许多未曾探讨。一般说来,20世纪中国人仍然一如住昔敌视基督教,中国知识分子在基本上仍是反教的,然则他们反教是基于何种学理?基督教有护教之士吗?若是有,他们的护教内容是什么?要解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读中国知识分子讨论这些问题的著作。
西方学者的研究仍有不尽理想之处。他们的资料大部分来自西方或为西文,例如教会档案、宣教士回忆录,以及许多研究中国基督教之西文学术著作。这些学者甚少参考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基督徒的著作。因此,我们如只一味透过西方的观点来了解中国基督教的情况,将无从得知中国人的想法如何。我们知道,不论是宗教或其它外来思潮,传播时若非慎重顾及当地接受者的需要,结果是注定失败的;另外,任何对这种传播所作之评价,若同样忽略当地接受者的感觉和观念,这种评价本身即无法公正准确。
到底要怎样去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尤其是对基督教的反应呢?有关知识分子与宗教的关系等文献甚少,他们也不曾明白表明他们的宗教观。要了解他们的态度,唯一的途径就是细读某些具有代表性领袖人物的著述,他们的言论多少能反映并影响到其他的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素来自成一个社会圈子,受他们圈内所敬仰的人领导(像那72位门生承受孔子的教导,20世纪许多知识分子仍以北平和上海等大学知识分子的言论为依归)。
本文将以8位著名知识分子为例,分别研究他们对宗教和基督教的态度及观点。他们是梁启超(佛教徒)、梁漱溟(新儒家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陈独秀(马克思主义者)、吴雅晖(无政府主义者)、余家菊(激进国家主义者)、赵紫宸(自由派基督徒)和吴雷川(激进派基督徒)。挑选他们是根据六项标准。第一、他们乃重要知识分子,对其他知识分子或各人的门生都具有影响力。第二、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理念派系,更能全面反映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的面目。第三、他们在著述中曾详尽而逻辑地讨论宗教和基督教,因此他们的观点较同知其他的知识分子更具说服。第四、他们的论述(或演说)全发表在其代表性的作品中,演说时则是在重要集会,听众很多。第五、某些谈论宗教或基督教的知识分子不见于本文,是因为他们的意见已见诸本文挑选知识分子的论文或演说中。最后,20世纪30年代以后讨论宗教和基督教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论述不被采纳;以本文作者的管见,乃是因为他们的论述的深广面并未超越于前期学者。故此,作者相信本文提述的几位知识分子,他们的看法应该颇能反映20世纪上半期甚至其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宗教的看法或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