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cole_kim(nico)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2-09-07 23:50:45), 站内信件
|
这周淘书的兴趣远大于看书的兴趣,一直很不喜欢这类型的作法,认为纯属“搜集癖”发作,但自己目前到现在身前身后也攒了有这么一小堆书,都是预计自己喜欢看及能看的,但好象都没认真读完过。那天怡红管我要书来看,给了他几本后还不满足,一顶大帽子扣过来,nico你不是博览群书嘛,一得意就将手伸向自己收罗起来或“密”的那一堆书里,一抽出来两本:《埃及亡灵书》和《366天诞生星》,恰恰碰到他心坎上,喜得他眉开眼笑,而且居然打算占为己有,这就让我感到了发现的欣喜和失去的伤痛。
不过书还是读了几本的,而且,好象又一个儿童节。
第一、二本书:
《杜利特医生的邮局和马戏团》
《杜利特医生的大蓬车和动物园》(美:休.洛夫廷著 任溶溶译 新蕾出版社)
杜利特医生不只一次上屏幕了,最近的两集是由艾迪.墨菲主演的。这个黑人影星我还算是喜欢,但还是不能想象由他出演杜利特医生。由他来表演那个传统的英国人形象的医生,这个正如达尔文不可能出现在别的国家一样,以达尔文和赫胥黎为代表的自然学者为英国的文学和艺术传统作出的贡献,和杜利特医生的出现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光逗逗乐,搞搞笑,艾迪.墨菲当然够了,但恐怕也失去了那种源自英国传统的冷面幽默。
美国人到哪里都要插一脚,的确对扩大某些好书的影响力起一定作用,但糟践了的恐怕有不少。我最近看的一些包括艾柯的《玫瑰之名》和恩德的《讲不完的故事》,美国人都有插手,从报道上看没得到什么好评,艾柯还特地发表声明承认美国人拍的那片子(港译叫《迷宫奇情》,据说重点在于僧侣们的同性恋倾向,由肖恩.康纳利主演)与他无关。
第三本书:《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英:特拉弗斯著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玛丽.波平斯阿姨也是个非常传统的英国人。在外表上与英国普通的家庭教师毫无二致,她有着瘦高的身材,挺括的黑头发,严肃的黑眼睛,粉红色的脸颊,荷兰玩偶似的翘鼻子,常带着一把鹦鹉头的伞和一个毯子缝成的手提袋。说话很够人一呛。照东北话来说就是跟“吃了枪药似的”,但在书里,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就是吃她这一套;当然更为奇特的是她所拥有的魔力。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童话大师精选里主打是达尔的书,不过特拉弗斯的玛丽.波平斯系列的第一本也在列,奇怪的是后面五本不知道在哪里。希望不要有始无终,看到的三个杜立特医生的版本都只有前六本,后六本每一个版本都声称要出,但好象每个都没有出。
第四本书、五本书: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著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詹姆斯与大仙桃》(英:罗尔德.达尔著 紫岫译 明天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达尔的书出了五本,目前我已经看过四本,只少了本《吹梦巨人》没有拿到,另外非常想看《巧克力工厂的秘密》,但我电脑桌面上达尔的著名童话故事总共有八本呢。
不过明天出版社做这套书还真是用心,他们请了插图画家为这套书做了同一系列的插图,这套插图我起初还以为是英国原版的呢,画得很是出彩,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只卖五块七毛钱,让人觉得他们恐怕要亏本。
第六本书:《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说实在村上春树的书,里面堆砌的一些名词,商品、唱片的我都不大好懂,或许是转译时出的错。如果只就那就感伤的句子发些感慨,我想谁都会有,谁都会。但对我这种看书喜欢追究个来龙去脉的人来说,就有点不大明白村上是怎么上树的了。
目前追究起村上来也只是因为《舞!舞!舞!》一本,看完这一系列的四部罢。目前只缺一本《寻羊冒险记》。而看林少华同志的序里说,这一本是村上就沿续文字风格和追求情节离奇两难状况下的最终选择。
本周擦肩而过:
《文学的故事》(美:J.梅西著 中国档案出版社)
最近看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品看得很多,很难免地就在淘书时容易注意到一些英国、法国和欧洲文学史之类的书,不过捡了几本看了都一般化,而且要找到我想要的内容也难得要命,原来在网上查过有一本《牛津英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感觉是不错的,可惜找不着。幻想文学国内的评论一般由彭懿来写,他话里话外总提到一本日本版的《英美儿童文学》,这人书评写得非常一般,书倒真看了不少。
《文学的故事》出自一套普及化的学术丛书,质量还有所保证,将中世纪以后的内容捡着翻了翻,资料和点评都有可取处。
----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