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kee()
整理人: yerk(2000-07-12 11:29:27), 站内信件
|
从萧峰的性格看其为何自杀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一部大作,故事波澜起伏,人物众多。故事的一位主 角萧峰相信给大家留下的相当深的印象,尤其是故事的最后萧峰出人意外的自杀 相信给许多人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小说中萧峰曾对阿朱说过“我……我生平最受不得给人冤枉”(第18章 胡汉 恩仇 须倾英雄泪)。其实这是他给自己性格的一个总结。萧峰的一生都是在被 人冤枉中度过的,他一旦受了他人冤枉就会想尽方法去洗脱,如果他的努力不能 使自己沉冤得雪,他就会演变成一只可怕的野兽,用最原始的暴力方法去解决问 题。
小说中萧峰为受伤的阿朱讲的那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其实很有代表性:故事 中乔三槐见到乔峰(当时还没有改名)时并没有问乔峰手上的刀从何而来,更没 有问那四钱银子的去向,其实乔峰知道自己的父母心中已经认定是自己偷了那四 钱银子,他受到了来自自己父母的冤枉,于是他向父亲辩解,“爹,我没偷钱, 这把刀子也不是买来的”但乔三槐没有丝毫责怪,反而将错误推到了乔峰母亲的 身上。表面上那是安慰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肯定了就是乔峰偷了银子。乔峰的 一句辩解就使得自己的母亲受责,于是他不敢再说。受到了冤枉,心理得不到平 衡,于是当晚乔峰就连夜赶到镇上将大夫刺死了(详细见小说第18章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聚贤庄上大战,一开始乔峰手下留情不愿伤人,但发生了一个意外:玄难、 玄寂和自己对掌时打死了快刀祁六。可气的是玄难、玄寂非但不承认自己的责任 当面抵赖,而且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乔峰的身上,“乔峰大怒,道:“此人我杀 他一半,你师兄弟二人合力杀他一半,如何都算在我的帐上?”玄难道:“阿弥 陀佛,罪过,罪过。若不是你害人在先,如何会有今日这场打斗?”乔峰怒道: “好,一切都逄在我的帐上,却又如何?””对于玄难、玄寂可耻的行径乔峰努 发如狂,杀!杀!杀!......聚贤庄顿时成为了阿鼻地狱。(第19章 虽万千人 吾往矣)
故事最后,中原群雄杀入南京冒死将萧峰救出,群雄一起向南撤退,赶到雁 门关下,辽国大队铁骑刚好赶到,但这时大宋雁门关守将不开城门,群雄势如累 卵,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段誉和虚竹抢入敌阵,擒辽国皇帝于阵前。萧峰以性命 相胁,逼辽主立下永不南侵的誓言。如果辽主羞愧之下匆忙退兵,萧峰的性命必 然得以保存,但辽主在马上高呼:“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 ,指日可待。”其实萧峰要辽主立此誓言实是不愿看到两国军队相互斩杀的悲惨 场面,保全无数军民的性命的大仁大义之举,但辽主的这声高呼实际上是冤枉萧 峰卖主求荣,是不忠不义的小人之举。但此时萧峰是无法辩解的,对方是一国之 主,辽国数百万人都只相信辽主的言词“他说我是不忠不义的小人,则全国上下 都会说我是不忠不义的小人,其实高官厚禄于我何干?”此时萧峰只有以死明志 才能洗刷全国数百万人对他的冤枉。(第50章 教单于折箭 六军辟易 奋英雄 怒)
十年前我在床上用手电筒看完这部小说后心情非常激动,彻夜难眠,萧峰的 那种高大、威武又充满了野性的形象时时出现在我的面前,心中不只一次的想象 如果萧峰没有自杀该当如何如何,但每次想到此处的时候都会觉得如果萧峰不死 ,萧峰的形象就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想来想去萧峰还是死了才显得小说的真实。
-- 黄河之水天上来,网易之水由我灌。
飞流直下三千尺,波涛澎湃万里长。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208.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