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
整理人: byia(2000-02-09 21:36:35), 站内信件
|
(注:这一篇文字是先看了严家炎教授的文章之后,才找出了鄢烈山先生之文加 以对比有感而发的。当时看了前者的文章,我感到很叹服和惊诧。心想:谁会发 出你文章中提及的言论呢?及至看了后者的全文,就更加地吃惊了。乃至写完了 下面的文字,还在揣摩鄢烈山先生写作的动机到底何在。)
对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段时间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休。 我以为应当正视这一问题,而且从客观的、公正的角度上予以评价。为此我特意 写了一篇《一惊、一喜、一点感想》拟以正视听。
1997年12月2日和1998年1月13日,我分别拜读了鄢烈山先生的《拒绝金庸》和北 大严家炎教授的《答“拒绝金庸”——兼论金庸小说的文学史地位》两文后,不 由得又惊又喜。
惊的是我国的批评家们(姑且这样称谓)竟然会在根本没有读国别人的作品情况 下就敢发表议论,提意见,着实让我为之树起大指。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 言和跋》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下车伊始,就这个批,哪个也 评,这不是无知妄说,是什么?不是“钦差大臣”满天飞,是什么?我们姑且也 同样从历史认知、价值取向和文化娱乐这三个角度上来议论武侠小说:
在历史上有位号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子房,他在秦始皇暴政 淫威,君临天下的紧要关头,不是埋头研究兵法,而是去找力士投出了“博浪之 椎”以达到推翻暴秦的目的;“月下追韩信”若不是韩信有精通十八般兵器的武 艺和高超的军事领导才能以及能够受辱胯下的侠义风范,恐怕萧何会任由他跑到 天边而悠哉悠哉地和刘邦一同浣足。所以,怎能说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无足 轻重呢?
第二,侠者和流氓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除了环境造就人之外,个人的本性 才起决定作用。《神雕侠侣》中郭靖和《天龙八部》中的乔峰都是处于激烈的民 族矛盾之中的两位“侠之大者”,他们的处事作风和行为又怎能是流氓的祖宗所 能企及的。再有,“以武犯禁”也要看这“禁”顺不顺应潮流。这里不妨引用电 影《东方不败》中他所说的一句话:自古以来,哪一朝不是造反立国?鄢先生如 此一言以蔽之,岂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举?
在文化娱乐的角度上,鄢先生又步入了一个误区。武侠小说实际上在创作的同时 也包括了侦探小说,后者只是从前者中抽取一种写作形式加以丰富和专类化。这 里我不妨向鄢烈山先生推荐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两部大作 。其构思精巧,铺垫埋伏和悬念紧张。高潮之处比福尔摩斯的任何一个案例只会 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之而来的一喜是严家炎教授的勇于辩驳的精神和入实的求学作风。在此之前, 初、高中时就一口气拜读了金庸先生的十五部作品,那时真是一种“拨开云雾见 青天”的感觉。与梁羽生、卧龙生、柳残阳等辈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感到武 侠小说写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登峰造极,可以认为是一派宗师了。当时就与严教授 文章所说的“心有戚戚焉“,觉得这些小说不光是在文彩上,而且(主要是中长 篇)历史味道十分浓厚,并且与书中主人公的遭遇结合得天衣无缝,真是让我感 到不是想象力极其丰富而同时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又非常渊博的作家兼学者,是 无论如何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这里需说明的是,大部头的书中只有《笑傲 江湖》一书应该是纯武侠作品,属地道的武侠小说)所以,金庸小说的文学史地 位必须得到正视,而绝不能任人贬斥其“下流”、“媚俗”等荒谬之辞而置之不 理。
一惊、一喜之外还有一点感想。就是我个人对金庸先生的本人一种崇敬之情。记 忆当中,曾据香港报纸透露:查良镛先生(金庸之原名)在其创作高峰期,曾三 手连弹。就是一支手主持《明报》的社评及编辑工作;另一支手是进行中篇小说 《碧血剑》的增删和修订工作;还有一支手是同时撰写《倚天屠龙记》和《天龙 八部》两部大部头作品的报刊连载。空穴不来风,传媒报道的东西也不完全是捕 风捉影。当然我想我的崇敬并不在于金庸先生的几手连弹,而是他小说的广泛的 深渊影响。以至于只要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他的读者;以至于他的作品被影视 界不断改编,且几度重拍而不厌,在这一点上其他武侠小说作家无出其右;以至 于国际大专辩论会上也被大学生们作为旁征博引的典例;以至于…….
问天下英雄,有谁能够真正地笑傲江湖?!——笔止于此,又使我想起了以下的 这一篇篇、一部部: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知秋
--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6.17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