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正争驳论>>王朔VS金庸>>题外>>人品论>>驳:从武侠骂街看金庸武侠读者群的人品

主题:驳:从武侠骂街看金庸武侠读者群的人品
发信人: vbreeze()
整理人: aqing(2000-05-30 08:23:42), 站内信件
我不否认从近期网上武侠骂街的情况,但由此引申到金庸武侠读者群的人品,我
看此言还是谬矣。
首先,由少数骂街者用字的“下流卑俚”,得出骂街者“社会底层文盲发泻”的
结论,未必正确。再说对付痞子就应该用这种通俗字眼,免得他理解错误。
其次,很多温文尔雅的武侠迷可能继承了金侠的作风,他们对那些无聊的批评抱
着平和的心态。再说金侠不是因为有记者采访才表的态么。所以那些温和人士并
没有跳出来也是正常的,叫得响的不能代表所有。
最后,我仍是想强调武侠小说迷也是会成长的,再说所谓社会底层之说纯是无稽
之谈。因为武侠小说的读者群非常大,怎么可能人人都在生活底层呢。我记得我
们有位国家领导还亲切得赞誉过金侠的作品呢。再说还有那些三番五次地把小说
搬上荧幕的电影电视人士呢。
我们还是可以轻松地笑一笑。既然这个漏子是王朔给捅的,还是让他自己收拾比
较妥当。


> 发信人: dazai (Dazai), 信区: Emprise
> 标  题: Re: 驳武侠迷骂街的动机
> 发信站: 网易虚拟社区 (Sun Nov  7 04:00:03 1999), 站内信件

> 从武侠骂街看金庸武侠读者群的人品


>     骂街,是用下流卑俚的语言侮辱他人,通常为社会底层文盲发泻之用,然


> 语汇及表达花样却异常繁多。骂街是不讲道理的,也没有讲道理而骂街的,武


> 迷既热衷于骂街,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总地归纳起来,骂街不外三类


> 首先是以下流猥亵的言辞,次为恶毒卑劣的比类,再有伤害人伦的咒语。

>     武侠迷骂王朔,这三类骂街用语俱全,从“操”到“王八”到“祖宗”,


> 以说用之已极(即便是汉奸、卖国贼、日寇也没被这么粗糙地骂过)。如若把


> 侠迷连日对王朔的谩骂拿给金庸看,老先生发觉拥有的是这样一批下流读者,


> 定然道声“惭愧”。

>     骂街者起码在人品上卑劣,谁见过品格高尚者骂大街的!由此可见,金庸


> 读者群都是一些什么样品格的人了(一笑)。

>     然而,读武侠的品格如此低劣,并不是说写武侠的品格也如此低劣。古往


> 来(特别是近现代),武侠小说作者写作的目的,大多数乃为稻粱之谋,一俟


> 决了名利,绝不再写下去。金庸十五部作品之后不再写下去,就是这个意思。


>     其实何止金庸,近代作家张恨水、郑逸梅等人都写过武侠小说,白羽还专


> 武侠小说,而在其后,他们对写武侠小说的动机,都有较为诚实的自白,无不


> 为武侠小说是“有毒害的”。可以说,有能力写出武侠小说的人,大都有一些


> 化修养和是非辨识,违心迎合某种趣味获得独立写作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后


> 对武侠小说的危害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     首先,公认的武侠小说读者群,多为社会底层的人们和幼稚无知的青年,


> 为心中不满和欲望受阻,自己力量不足,又不愿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便幻想有


> 种神力,助其达到自己欲望的满足,宽慰心底毫无希望的奢念。由于有这种心


> 上的需求,就产生了满足这种心理的小说——武侠。

>     再则,由于社会层次和文化素质,武侠小说恰能满足这类人们的心理需求


> 换句话说,就是精神需求。这种精神需求的至关重要,在于读武侠小说能满足


> 们由于懒惰、弱智等因素所限,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却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


> 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一不劳神,二无凶险,好似亲身梦游一般,把平时积郁


> 心底压抑的欲望一并发泻出来,时或夹杂着习惯中的卑劣念头,在阅读同时得


> 满足,恰似抽了精神鸦片飘起来一般,或王朔的“做一把头部按摩”。(二笑



>     可悲的是,在武侠梦游之后回到现实中,使他们更加厌恶经过长期努力和


> 斗,以达到成功的途径,更加觉得现实生活的苦闷和无聊,便更加需要再次的


> 神按摩,于是只能再“武侠”一次,来宽慰自己。这种反复地麻痹自己,使他


> 的修养和能力,一直停留在看武侠之前的地步,或者更加退缩了。因为武侠读


> 多来自社会底层,被社会的污垢所包围,有很深的流氓劣根性,心中不满往往


> 是通过讲道理解决,而是站到街头巷尾昂头淋漓痛骂。本来通过教育和学习,


> 们的劣根是可以改掉的,正视人生和社会,通过正当途径来满足正常的欲望;


> 是读了武侠小说,觉得里面的“大侠”“剑客”都是反社会的,所以把人类千


> 年形成的公认伦理道德视为糟粕,反把社会不齿的污垢当作荣耀。这样,不但


> 们的素质和人格越来越低下,同时形成根深蒂固的“反社会世界观”。

>     底层社会流行着一句话:“骂死人不偿命。”意思好象是,骂街要能把人


> 死了,不承担刑事责任。来自底层社会的现代武侠迷们,本来就不具备胆量和


> 养,现在能打着“维护金庸”的保护伞,且具备着骂街的天赋和现代化骂街的


> 讯,愈加安全方便,怎能不跳着脚骂个淋漓痛快呢!因此可以说,武侠被作为


> 正面文化”的误导,现代化通讯手段的普及,金庸先生和王朔二人的名气,给


> 侠读者群体提供了得以施展骂街“才华”的场所(三笑)。

>     并非在此之前的武侠迷不想施展骂街的“才华”,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施展


> 样才华的条件和场所。倒退五年,现在骂街的武侠迷恐怕只能自骂自听了,哪


> 杂志和报刊能展现他们如此下流的骂功呢!

>     不过,互联网的功能还是巨大的,起码使武侠读者是个具有什么样素质和


> 格的群体组成,得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引起人们对武侠危害、青年教育


> 乃至民族前途的深思。(笑不出来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54.12]

[关闭][返回]